四教故事,对吗?可你是否知道此事并非先例,之所以三教之盟能如此顺利进行,靠的就是早在此事之前,就有相同的事情发生。”
江闻犹豫着想起了什么事情,连忙说道:
“你指的是前宋朝天禧二年六月,京师民讹言帽妖至自西京,官府召集一百二十七名武林高手,最终悉数丧命之事吗?”
那半张只要展开便觉血雾弥漫,由宋真宗诏设祭醮禳祷、私下绘制的《殊魁一百二十七图赞》,如今还藏在江闻的手中,他自然不会对此有什么惊讶之处。
只不过他确实发现,自己先前想漏了一些东西。
江闻最早的思路,都将这件事看作是一次皇命之下的偶然。可佛道两家尚且好说,毕竟都是化外之人,再大的身份只在老君佛祖那边好使,皇帝一纸诏令都来了,自然能够使唤得动。
但儒门就不一样了。
儒门真正的头面人物,除了少数大儒潜心索隐训诂、深居名川书院,大部分都在官场中有着一席之地,有的甚至身居宰辅之职,最是把子不语怪力乱神挂在嘴边,怎么可能轻而易举的就被皇帝说动,和他们眼中的那些个神棍们凑一桌?
除非……儒门本来就有这么一帮人?!
“正是如此!”
袁承志猛地一拍茶案,这次却用了巧劲,只震得两只茶碗轻轻相撞,发出清脆的回响。
“早在徽宗宣和二年,潜心修炼的教主道君皇帝就忧心各地异事发生,曾诏令诸多文武官员,馆选出九名通晓阴阳五行、太玄甲子、风水堪舆等术数之官员以备查用,并在昭文馆、集贤院、史馆三馆外另设璇玑阁,众人皆封为秘阁官。”
“后经靖康之难诸多沉浮,璇玑阁秘阁官虽仍在官职之列,却被视为皇府内侍之属,常在此列的九人不堪其扰,便以北斗辅弼九星为序,奇门遁甲九星为名,从事暗中行事。”
江闻旋即追问道。
“袁兄,依你所说这儒门之人,早在宋徽宗底下就有此官职,那到底做过什么事情呢?”
袁承志此时端起茶碗却未饮,拇指抵着碗底轻轻摩挲,闷声说道。
“‘值符九星’所做的事情,就连起居注也未曾记载,历代璇玑阁秘阁官也并未署名,我也隐约只能查到到几人的姓名——”
“譬如徽宗年间的初代璇玑阁阁首,乃是修《万寿道藏》的福州太守黄裳;孝宗年间的璇玑阁阁首,乃是先儒朱子紫阳先生,时任秘阁修撰的辛稼轩也同在此列……”
江闻顿时肃然起敬。
这璇玑阁由于帮皇帝干的私活,不怎么被人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