助闯王,显然并非深居高卧的清士逸民,反而对于民间疾苦有着很深的了解,才会把原本就不富裕的华山家底,全都投入明末这场人间鼎革的滚滚洪炉之中。
很难想象穆人清这样的古道热肠之人,对于自己悉心培养出的关门弟子,突然前来告别师父说自己要到海外暂居,还拿“待局势有变,再来献身报国”的说辞骗人骗己,心里会有多么的悲伤。
江闻想了想,这就相当于洪文定在十年之后跟自己说,他觉得世间仇恨源自于冤冤相报,与其执着于仇恨,执着于对抗大清,不如加入大清去改变他,这次道别之后,他就是要去考武状元的……
江闻不禁想到,十四年前穆人清听到这个消息,会不会看似情绪稳定,实则走了很久?
“第二次相隔不远,袁某前往巴蜀之地,从崔叔叔口中听闻清廷犯下的诸多惨案,心中也是不胜恼怒,接连打杀了二十余府县的贪官污吏,心感势单力薄,决心上少林、武当两派求高手相助。”
袁承志说道了这里,表情已经逐渐严肃,似乎全身心地陷入了那趟惊险旅途的回忆当中。
“袁某先是往去河南少林寺,见少室山上处处闭户、人人自危,少林寺也锁门闭馆,不日果然有险祸来到——那次极为凶险,袁某都差点身销当场,北少林自然也遭遇重创……”
那年秋天的嵩山落雨连月,袁承志踏着泥泞闯入山门时,最先察觉的是异样的静——
往日晨钟暮鼓的节奏乱了,千佛殿的香火竟飘着淡淡的腥甜,彼时谁也未曾想,这场沉寂并非战乱带来的疲惫,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,已然扼住了禅宗祖庭的呼吸。
外人只道少林毁于崇祯十三年李际遇的兵火,袁承志却知道其后少林寺还发生了很多怪事。有人在藏经阁翻出一卷北魏帛书,上面的梵文像爬虫的啃咬,展开就有沙沙声;管经卷多年的老僧当夜就疯了,赤着脚跑到雨里喊“莲花座里有东西”“塔林的人俑在跑”。
随后有人发现华严殿的唐代佛像眼角渗着血水,擦了隔天又有;武僧练棍时梢头像缠满看不见的丝,一使劲就听见小孩笑;井水浮起龙鳞似的绿藻,喝了的僧人头皮上都开始长出怪纹……
活人、木人,陶人,纸人……
仲尼曰:“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。”袁承志也是那一天才明白,威名赫赫的少林寺十八铜人,背后代表着什么涵义……
……住持带着最后几个清醒的和尚,抬着什么东西冲进了塔林地宫,听说要用《易筋经》去压,再没出来。少数逃出去的僧人终日像被什么跟着,绝口不敢提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