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似“温和”的诉求背后,依旧藏着西夷的贪婪。
开放广州、漳州,便是想靠近江南的丝绸、瓷器产地,降低成本。
改良战船,怕是想摸清大明水师的底细。
这些,都得让陛下亲自判断。
当日午后,王德化便带着两份记录册,快马加鞭赶回皇宫。
此刻的大明皇帝朱由校,正在批阅着奏疏。
“陛下,王德化回来了!”
殿外传来魏朝的轻声禀报。
朱由校放下朱笔,指尖在奏折上轻轻一顿,眼中闪过一丝期待:
“让他进来。”
不多时,王德化便快步走进暖阁。
他进门后,连忙跪倒在地。
行礼之后,这太监便双手高举着两份泛黄的记录册,声音带着几分急促:
“启禀皇爷,臣已将与西夷谈判的详情记录在册,请陛下过目!”
“起来吧,不必多礼。”
朱由校示意魏朝接过册子,目光落在王德化微汗的额头上。
“看你这般模样,路上没少赶吧?先喝口茶,慢慢说。”
王德化起身,一脸恭谨的接过魏朝递来的茶盏,抿了一口热茶,才定了定神:
“奴婢不敢耽搁,谈判一结束,便即刻赶回宫。
西夷此次的诉求,比上次李主事探得的,收敛了不少。”
朱由校已经翻开了记录册,开始看里面的内容了。
葡萄牙的“澳门居住权”、西班牙的“玉米种子”、荷兰的“厦门贸易中转站”,还有三方共同提出的“降低关税”。
一条条诉求清晰地列在纸上,没有了上次“割地”“通婚”的狂妄,多了几分“做生意”的务实。
“这才是做生意的样子。”
朱由校嘴角微微一扬,眼中闪过一丝了然。
“李明上次送来的记录,怕是专挑了西夷最过分的话说,那些愿意让步、愿意交换的内容,都被他刻意略去了。”
王德化闻言,心中一凛。
皇爷看来已看穿了李明的“小心思”。
他连忙补充:“臣与杨郎中谈判时,西夷确实提过‘用科技换通商’,比如西班牙愿提供天文仪器,荷兰想展示造船图纸,这些李主事的记录里,半个字都没提。”
朱由校冷笑一声,语气带着几分嘲讽:
“这些文官,倒是会‘选择性记录’。
李明所书的,确实是西夷说过的话,甚至是他们心底的念头,算不上欺君。
可他偏偏把西夷‘示好’的部分藏起来,只露‘嚣张’的一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