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无非是想让朕觉得西夷不可理喻,从而打消通商的念头。”
他顿了顿,目光变得锐利。
“若是遇到个昏聩的君主,怕是真要被他们蒙在鼓里,错过了通商的机会,还得感激他们‘忠心护主’。”
王德化垂首而立,不敢接话。
文官集团对“与夷通商”的抵触,他心知肚明。
李明此举,既是出于自身的守旧观念,也是想迎合朝中大多数官员的想法。
可陛下却能透过字里行间的偏差,看清背后的算计,这份洞察力,实在令人敬畏。
“不过,就算西夷收敛了诉求,这些要求,朕也不会答应。”
朱由校重新拿起记录册,翻到“澳门居住权”那一页。
“澳门是大明的土地,暂借他们停泊船只已是恩典,‘居住权’看似温和,实则是想一步步将澳门变成他们的‘殖民地’,绝不能松口。”
他又翻到荷兰的诉求:
“荷兰想要厦门作为‘贸易中转站’?
还想要在澎湖获得居住权?
厦门是福建的门户,澎湖更是掌控通往倭国的海道,一旦让他们在此立足,日后必然会觊觎周边海域,这个口子绝不能开。”
至于西班牙的“玉米种子”,朱由校倒是多留了个心眼。
这种作物耐旱高产,若能在北方推广,确实能缓解粮食压力。
但他也清楚,西班牙绝不会平白无故送出“好处”,背后定然藏着条件:
“他们愿意给种子,怕是想以此为筹码,让朕开放漳州、泉州口岸。
哼,想用几袋种子换大明的沿海要地,未免太天真了。”
其实,葡萄牙,西班牙、还有荷兰的大致情况,朱由校差不多已经调查出来了。
当然,许多是前世模糊的记忆。
首先是葡萄牙。
作为最早踏足东亚的欧洲国家,葡萄牙自嘉靖年间占据澳门后,便将这里打造成了对华贸易的核心枢纽。
到了现在,他们的商船几乎垄断了大明生丝、瓷器与日本白银的交易。
他们从广州收购生丝,运到澳门分拣,再转运至长崎,用瓷器与丝绸换取日本的白银。
随后又带着白银南下,采购东南亚的香料,最后满载而归,将香料转售欧洲,赚取翻倍的利润。
朱由校嘴角勾起一抹冷笑:“他们想要的,不过是稳定的通商渠道,只要守住澳门的‘暂借’性质,不让其成为真正的殖民地,便翻不起大浪。”
至于西班牙,此番前来通商,也是为了做生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