么?
“此事老臣绝不敢怠慢。”
方从哲再次躬身,语气里没了最初的犹豫,只剩下背锅侠的自觉。
“待下官们摸清西夷底细,老臣再召集阁臣、户部、礼部商议通商章程,定给陛下一个稳妥的方案。”
朱由校见他领会了意图,微微点头:“好,此事便交给你了。你先退下吧,让下面人尽快动起来。”
方从哲躬身告退,脚步虽慢,却没了来时的疲惫。
叶向高这把老骨头也卷是吧?
那我方从哲也开始卷!
倒是要看看,谁先顶不住!
方从哲告退之后。
暖阁内只剩下朱由校一人,他拿起案角一份折叠的图纸。
那是宋应星不久前递来的纺纱机草图。
他之所以敢动“与西夷通商”的念头,绝非一时兴起。
一来,辽东战事吃紧,江南税改虽有进展却仍有缺口,西夷手中的美洲白银正是大明急需的“救命钱”。
单是民间走私,一年就能赚百万两,若能收归官营,至少能填补三分之一的军饷缺口。
二来,天津水师经毛文龙整顿后,已新增战船二十余艘,士兵经半年操练,已能熟练操控新式火炮,守住通商口岸、防备西夷异动的底气,早已足够。
而最关键的,便是宋应星在纺纱机上的突破。
传统纺车一人一日只能纺三两纱,若新机器能实现“一机顶十机”,丝绸产量至少能翻十倍,成本却能降下三成,到时候用廉价高质的大明丝绸垄断西夷市场,赚来的白银能让大明的国库彻底充盈。
“传宋应星即刻来见!”
朱由校对着身侧的魏朝吩咐。
魏朝连忙躬身应诺,快步去传旨。
半个时辰后,暖阁外便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
宋应星身着一身青布工匠服,快步走进暖阁。
见到朱由校,他撩起衣摆跪地行礼,声音带着几分气喘,却难掩激动:
“科学院宋应星,拜见陛下!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朱由校上前一步,亲手将他扶起。
“不必多礼。”
朱由校拍了拍他的肩膀,。
“朕听说科学院这段时间鼓捣出不少好东西,尤其是你那纺纱机,据说有大进展?
今日正好,你带朕去科学院看看,亲眼瞧瞧这能让大明丝绸‘日产翻番’的宝贝。”
宋应星闻言,眼中瞬间亮起光,连忙点头:
“陛下圣明!新纺纱机已造出三台样机,昨日刚测试过,一人一日能纺三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