灯盏书屋 > 综合其他 > 皇明 > 第381章 谋定南都,昏君体验

第381章 谋定南都,昏君体验(2 / 8)

违抗北京的政令。

谁在给他们撑腰?

答案藏在南京六部的官署里。

南京的官员多是江南籍贯,要么出身当地乡绅大族,要么与江南的盐商、丝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江南的税收,直接关系到他们家族的利益,关系到南直隶士绅集团的腰包。

朱由校推行的新政,本质是要打破这种“地方利益闭环”,将江南的税银更多地收归国库,用于辽东战事与北方救灾,这自然触了南京士绅与官员的逆鳞。

他们不敢公然反对皇帝,便借着“两京分治”的制度漏洞,用“拖延”来消极抵抗:

南京户部压着税银账簿不批,江南各省便有了“待核”的借口。

南京吏部暗中给地方官打招呼,官员们便乐得“慢工出细活”。

说白了,这不是简单的“税收迟报”,而是南京的利益集团,借着制度赋予的独立性,与北京的皇权进行一场无声的博弈。

偏偏,朱由校还找不到对付他们的借口。

毕竟,年底还没到,他们并没有逾期,只是在给他上眼药。

至于最后会不会到正面和他打擂台,都是未知数。

朱由校坐在东暖阁里,心中早已将这层关节想得透彻。

他之所以不愿轻易派钦差去江南,便是知道,若不先撬动南京六部这个“支点”,即便钦差去了,也只会被南京方面用“制度流程”搪塞回来。

而要撬动南京的“制度藩篱”,必先掌控其核心权力枢纽。

而这个权力枢纽,便在三个关键职位当中。

其一为南京守备武臣,亦称“外守备”,兼领中军都督府,由勋贵统领。

其二为南京守备太监,即“内守备”,代表皇权监察南京大小官员,直接向皇帝密奏,是皇帝安插在江南的“眼线”。

这个职位,也是南京真正的话事人。

他掌管南京皇城、二十四衙门及明孝陵。

控制南京十七卫亲军(含锦衣卫、孝陵卫),实际掌握军权

其三为参赞机务,惯例由南京兵部尚书兼任,总揽南直隶军政要务,协调文武官员,是南京行政体系的“总调度”。

此三者互为牵制,又共同构成南京的权力核心。

只要掌控了这三个职位,便掌控了南京,掌控了南直隶。

而对此的布局,朱由校早就开始了。

朱由校的第一步落子,便瞄准了“外守备”之位。

此前担任此职的,是中山王徐达的后裔、魏国公徐弘基。

这位勋贵虽忠于大明

最新小说: 四合院之扮猪吃老虎 四合院之开局带两妹 法兰西之父 人在箱庭,是纯血龙种 斗罗:天使圣徒霍雨浩 陈情令系列之 从全面战争开始爆兵反清 火影:人在木叶,我叫漩涡面麻 战国炼气士,长生两千年 我在次元聊天群里疯狂剧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