着身子小步而入,到了御案前便顺势跪下,声音压得极低:
“启禀陛下,兵仗局主事孙元化递了牌子求见,言说三眼铳与火炮的改良,有了实质性进展。”
“哦?”
朱由校手中的朱笔猛地一顿,眼中瞬间亮起精光,先前批阅奏疏的倦意一扫而空。
“快宣他进来!”
火器改良是他登基以来重中之重的大事。
辽东战场上火器面对建奴骑兵占不到优势。
军中火铳常有炸膛之弊,这些弊病如鲠在喉,如今孙元化传来消息,怎能不让他上心?
往日里非急务的奏报或求见,魏朝多会先拦下筛选,可涉及火器、军工之事,他早已吩咐过,无论何时都要第一时间通报。
这是关乎大明国运的根本,轻重缓急,他分得比谁都清楚。
片刻功夫,孙元化便抱着一个长条木匣快步进来。
他一身青色官袍上沾着些许铜锈与铁屑,发髻也因赶路而微微散乱,显然是刚从兵仗局的工坊里赶来。
见到御案后的朱由校,他立刻单膝跪地,将木匣稳稳放在身前:“臣孙元化,叩见陛下!”
“起来吧。”
朱由校抬手示意,目光早已落在那木匣上,语气里有几分兴致。
“你说火器改良有了成果?快呈上来看看。”
孙元化连忙起身,双手捧起木匣走到御案前,小心翼翼地掀开匣盖。
一柄造型奇特的三眼铳赫然躺在其中。
与寻常三眼铳不同,这柄铳的枪管下方,竟熔铸了一柄尺许长的精钢刀刃,刀刃弧度流畅,刀背带有防滑的锯齿,枪管与刀刃的连接处打磨得平滑紧实,看不出丝毫拼接的痕迹,反而像是浑然一体。
“陛下请看。”
孙元化拿起火器,指着刀刃解释道:“往日我军火铳手遇敌近身,火铳便成了累赘,只能束手待毙。臣此番改良,将三眼铳的铳身与环首刀熔铸合一,远战时可装填火药铅弹,连环射击;若敌军冲到近前,火铳手无需换械,反手便能持刃劈砍突刺。”
他边说边演示,握住铳柄虚劈两下,刀刃划破空气发出“咻咻”轻响,又将枪管转向殿角的铜鹤灯台,补充道:
“且臣还优化了铳管的铸法,改用‘泥模叠铸’之术,内壁更为光滑,减少了炸膛风险;枪管后部增设了防滑纹,握持更稳,射击精度也能提升几分。”
朱由校伸手接过那柄“铳刃合一”的三眼铳,入手沉甸甸的,却不显得笨重。
他摩挲着冰凉的铳身与刀刃,指尖能清晰感受到熔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