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“
暖阁内的烛火忽明忽暗,映照在朱由校年轻却已显威严的面容上。
他端起茶盏浅啜一口,继续说道:“朕一日批阅数百份奏疏,纵使精力旺盛如朕,也难免有疲累之时。你们帮朕参谋一二,能省下朕不少心力。”
说到这里,朱由校忽然站起身来,负手而立。
窗外透进的月光与殿内的烛光交织,在他身上投下长长的影子。
“朕准备在乾清宫设立军机处,专门为朕参谋军事方面的事情,朕看你们就很适合进入军机处。”
他的声音不大,却字字千钧。
借着辽东大捷的余威,朱由校决心将这个在后世赫赫有名的机构提前设立。
此刻的军机处还只是个雏形,仅能参谋军事奏疏,但年轻的皇帝心中已有盘算。
这个新设的机构,可以慢慢赋予实权。
之所以要设立军机处,背后自有朱由校深远的政治考量。
朱由校心里明白,自己登基未久,朝中重臣多是先帝留下的老臣,虽忠心可鉴,却难免因循守旧。
而那些真正与自己志同道合、锐意进取的年轻官员,如倪元璐、卢象升之流,却因资历尚浅,难以在短时间内进入权力中枢。
军机处的设立,正是朱由校精心设计的一步妙棋。
这个新设的机构,巧妙地绕过了传统内阁制度的桎梏。
按照惯例,入阁拜相需要经过漫长的资历积累,往往要熬到两鬓斑白才能跻身其中。
但军机处不同,它不拘一格,即便是新科进士亦可任职。
这给了朱由校极大的用人自由,可以随时将那些才华横溢的年轻官员纳入自己的决策圈。
更重要的是,军机处虽名义上只是个参谋机构,实则暗藏玄机。
它设在乾清宫内,与皇帝朝夕相处,参与军国要务的商议。
这种‘位卑权重’的特殊地位,既不会过分刺激朝中老臣的神经,又能让朱由校直接培养自己的班底。
倪元潞还在犹豫,脑海中闪过无数朝堂倾轧的典故。
而卢象升已然撩袍跪地,额头重重叩在金砖上,发出清脆的声响:“陛下如此勤政,令臣等汗颜。臣虽愚钝,愿竭尽驽钝,为陛下分忧!”
这声音在暖阁内回荡,倪元潞见状,也只得深深拜下:“臣谨遵圣命。”
只是那声音里,仍带着几分迟疑。
朱由校满意地颔首,示意魏朝将一摞辽东军报送到两位翰林面前。
倪元潞胆战心惊如履薄冰,卢象升则若有所思似有所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