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老臣再如何嚣张,终究熬不过岁月。等他们一个个归西,朝堂上自然就是朕提拔的新人了。
现在厉害不代表一直厉害。
活得久才是真正的赢家。
人家司马懿早就告诉了朱由校这个道理了。
就在朱由校要继续批阅奏疏的时候,殿外又响起细碎的脚步声。
黄门太监躬身碎步趋入,在御案前三丈处跪下:“启禀皇爷,李太妃在宫门外候见。”
“李太妃?”
朱由校略一沉吟,想起前几日礼部呈上的大婚章程——想必是为这事而来。
“宣。”
年轻的皇帝放下茶盏,整了整明黄色常服的袖口。
不多时,珠帘轻响,李太妃缓步入殿。
“臣妾拜见陛下。”
她身着太妃翟衣,发间金凤步摇随着步伐微微晃动,在晨光中折射出细碎的金芒。
朱由校起身相迎,语气和缓:“太妃不必多礼。”
待宫女搬来绣墩,又温声道:“太妃此来,可是为朕的大婚之事?”
李太妃闻言,身子微微一颤,下意识地并拢双腿。
她低垂着眼帘,纤长的睫毛在烛光下投下一片阴影,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:“是”
朱由校见她这般情状,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。
“大婚之事,准备得如何了?”
李太妃深吸一口气,强自镇定道:“回禀陛下,一应礼仪、器物皆已备妥,只待陛下择定吉日。”
她顿了顿,又补充道:“礼部呈上了三个日子,都是钦天监推算过的黄道吉日。”
朱由校指尖轻叩案几,沉吟片刻:“既如此,就让礼部选定罢。”
殿内一时静默,只闻香炉中檀香燃烧的细微声响。
李太妃忽然抬袖掩唇,轻咳一声:“还有一事.”
“何事?”
朱由校抬眼望去,却见太妃耳根微红,心中顿时升起一丝异样。
“本宫近日在慈宁宫新选了几名宫女,皆是知书达理、品貌端正的。陛下若有闲暇,不妨多来慈宁宫。徽媞那丫头也总念叨着想见陛下。”
这哪是让朕去看徽媞?
李太妃啊李太妃,你这般殷勤,打的什么主意,当朕不知么?
他面上却不显,只淡淡道:“朕知道了。待政务稍缓,自会去慈宁宫探望。”
“妾身在慈宁宫等着陛下~”
打发了李太妃之后,朱由校又埋头批阅奏疏。
京城事务繁杂。
清丈田亩、重建水师、清查粮仓、整军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