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既然是国之柱石,就要拿出国之柱石的本事来,在朕手下,不允许混吃等死的勋贵!”
此话一出,众勋贵子弟干咽一口口水。
“在京城练十年武艺,不如去辽东打一仗。”
朱由校转身走向点将台中央。
“辽东此战,关乎大明国运!”
“关乎朕的新政成败!”
“更关乎你们,是继续做锦衣玉带的纨绔,还是真正成为大明的栋梁!”
辽东之战,远不止是战场上的厮杀。
朝堂之上,暗流汹涌。
尽管朝中无人敢公然主张议和,但每日的奏疏却如雪花般飞入司礼监:
“辽饷耗费甚巨,请暂缓加征”
“熊廷弼刚愎自用,恐非良将.”
“边将骄横,当防藩镇之祸”
这些奏章表面忧国忧民,字里行间却藏着刀锋。
他们反对的不是辽东战事,而是皇帝的新政!
朱由校冷笑一声,他何尝不知自己的处境?
他此刻,像极了当年的汉武帝!
建元年间,年轻的刘彻要征讨闽越时,窦太后为首的旧贵族何尝不是百般阻挠?
直到卫青横空出世,用一场龙城大捷才堵住天下悠悠之口。
而现在
辽东之战,便是他最好的破局之法。
朱由校心知肚明:
辽东之战若胜:
他重用熊廷弼便是神机妙算。
孙承宗的堡垒推进就是老成谋国。
清丈田亩、整顿京营等新政将势如破竹。
但辽东之战若败:
‘陛下用人不明’的指责会淹没朝堂。
抗旱作物推广会被骂作‘劳民伤财’。
整个天启新政体系将土崩瓦解。
因此,辽东之战,绝对不能出什么差错。
只能胜,不许败!
一如努尔哈赤每次作战,都当生死战一般,此刻,朱由校亦是如此。
面对四面漏风,即将沉没的大明烂船,不迅速打开局面,等到天灾接踵而至,国内的百姓被迫造反,那些乱兵,就要把他逼到歪脖子树上了。
他可不想英年早逝。
“你们敢为大明而战否?”
皇帝此话一出。
校场死寂。
砰砰砰
张之极重重叩首,甲叶撞得地面闷响:
“臣愿赴辽东!为大明而战!”
像是点燃了火药桶,勋贵子弟们纷纷以头抢地,吼声震得校场尘土飞扬:
“臣等愿往!!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