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太监前去宣召袁崇焕、孙传庭、陈奇瑜三人的空档,朱由校并未闲着,而是仔细翻阅着锦衣卫呈递上来的三人地方政绩密报。
他先是展开袁崇焕的卷宗。
邵武地处闽北,民风彪悍,盗匪频发,且赋税沉重。
在袁崇焕担任知县的一年里面,做了很多事情。
先是整顿治安,剿灭盗匪。
邵武当地盗贼横行,袁崇焕亲自率乡勇清剿,并建立保甲制度,使“境内肃然”。
其次,减轻赋税,体恤民情
万历年间,辽饷导致百姓困苦,袁崇焕上书请求减免邵武部分苛捐杂税,并严惩贪腐胥吏。
并且,袁崇焕重视民生,兴修水利,发展农业
主持修缮邵武境内灌溉系统,疏通河道,缓解旱涝灾害。
据送递密信的锦衣卫走访邵武百姓,得出了袁崇焕“为政宽厚,民皆感之”的结论。
可见其为政之道,还是值得称道的。
难怪此人能青史留名,从治理一县,便可以看出其能力了。
朱由校再打开第二份密信。
这是永城的锦衣卫递送上来的。
永城地处豫东,流民问题严重,且土地兼并激烈。
河南饥荒频繁,永城周边爆发多起民变,孙传庭招募乡勇,以严刑峻法镇压叛乱,同时赈济灾民,避免矛盾激化。
永城地主隐匿田产逃税,孙传庭重新丈量土地,迫使豪强补缴赋税,减轻贫户负担。
这一举措触怒地方势力,但他以铁腕手段推行,被称为“孙阎王”。
至于陈奇瑜,在洛阳、开封二县俱做过知县,皆有政绩。
这三个人,可以说能力不俗。
不仅能够治理地方,更是能够镇压叛乱,可见是有领军之能的。
看到这三人,朱由校不禁感慨起来。
其实明末之时,朝廷是不缺人才的。
熊廷弼、洪承畴、卢象升、袁可立、袁崇焕、孙传庭、陈奇瑜、毛文龙
这些人的能力都不俗。
只可惜,他们遇到了沉迷木匠的朱由校,以及没有经过系统帝王教育的朱由检。
最后这些能力不俗者,都没有什么好下场:
熊廷弼下狱被斩、洪承畴投靠满清、卢象升战死沙场,袁崇焕传首九边、孙传庭潼关战死,妻女投井、陈奇瑜罢职流戍、毛文龙被斩于旅顺口,最好的结局,袁可立也是心冷致仕。
何其悲凉?
若是换个人过来当皇帝,不说李世民、朱元璋,换个曹孟德过来,兴许都可以扭转局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