肯定会上很多规谏奏疏。
诸如天子万金之躯,不该轻离紫禁城、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什么的。
尤其皇帝是去掌控兵权。
这更遭文官的忌讳。
毕竟,在文官眼中,天子和武夫走的太近,这并非是国朝社稷之幸。
然而,朱由校可不惯着这些文官。
皇帝,当出巡!
此刻。
皇城之中。
锦衣卫大汉将军300人,着金甲、执金瓜、斧钺,骑马清道。
旗手卫举龙旗(日月旗、北斗旗等)、金鼓、幡幢,鸣锣开道。
净鞭官甩响净鞭,警示军民避让。
皇帝乘龙辇紧随其后,四周有锦衣卫贴身护卫。
内阁大学士、兵部尚书、五军都督府官员等骑马或乘轿跟随。
两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,出了紫禁城,便朝着丰台大营而去。
龙辇行至正阳门外,司礼监掌印太监魏朝手捧鎏金漆盒趋前跪奏:“皇爷体恤黎庶,赐恩赏。”
朱由校微微颔首,早有准备的宦官们立即抬出二十口包铜木箱。
随着净鞭三响,锦衣卫力士将成筐的天启通宝抛向道旁。
这是按《大明会典》‘天子巡幸赐钱’的旧制,特铸的新钱,每枚皆带‘天启通宝’阳文。
自古财帛动人心。
皇帝出巡,沿途撒币。
引得更多百姓跪拜。
西直门方向传来山呼海啸般的声浪,原是顺天府学的生员们领着民众叩首,万人齐呼‘万岁’声震屋瓦。
原来,得知皇帝出巡的消息,这些生员们一个个都迫不及待的前来,看看传说中爱民如子的皇帝。
朱由校之所以在这些生员中声望日隆,主要是皇明日报的功劳。
这日报将朱由校塑造成忧国忧民,殚精竭虑的圣君形象。
这些在京生员,每日都看皇明日报,久而久之,就被洗脑了。
加之近期朱由校又下旨确定会试日期,给考生安排会馆住宿之地,这些事情被皇明日报大肆宣扬之后,一下子,朱由校便在这些考生心中树立起明君形象。
只能说,舆论是可以操控的。
正不正义,贤明与否,由话语权决定!
而在另一边,暖轿中的方从哲面色骤变。
按制,只有冬至郊祀礼成时,百官方可率民呼万岁。
这些生员,这是逾矩!
他正要谏止,却见龙辇珠帘微动,皇帝竟亲自探出半身,向道旁一个接钱的垂髫小儿展颜而笑。
这画面通过无数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