类人,对于国家的影响,远超过了皇庄。
那就是矿税太监!
自万历二十四年起,神宗皇帝派遣大量宦官担任矿监、税使,至万历末年形成全国21处常设矿税点。
万历四十八年,在外的矿监税使有二十三人。
泰昌帝即位后,立即下诏‘罢天下矿税’,但实际执行因皇帝早崩而延迟。
朱由校登基之后,说要罢天下矿税,然而一直都没有行动。
如今在外的矿监税使,还有十九人。
这些个太监,代表皇帝前去敛财,不少人却与地方勾结,贪墨了大量的矿产税收,并且还激得许多次民变。
譬如湖广矿监陈奉,在万历二十九年因强征矿税引发武昌民变,被民众焚毁税署,但未被惩处,泰昌元年仍在任。
云南矿监杨荣虐杀反抗矿工,泰昌元年被云南巡抚沈儆炌弹劾,但未及处理即因皇帝驾崩搁置。
并且,有些矿税太监已经有些生根了。
对于皇帝的诏命,似乎都有阳奉阴违的意思。
泰昌帝诏书其实已经下到地方了,但实际仅召回4名太监(山东陈增、陕西赵钦等),其余因地方利益勾结拖延未行。
有皇庄这些太监的前车之鉴,朱由校觉得,那些矿税太监,好不到哪去。
甚至更差。
不能他们在外面干坏事,黑锅要他这个皇帝背,好处他又拿不到。
这种事情,他朱由校是绝对不干的。
待王承恩他们抄完八大晋商的家,便要准备去接替那些矿监税使了。
盐税不收起来,国家岂能兴盛?
辽东的乱局,难道真一直指望着抄家来抵?
抄家也是有限度的。
随着新贵逐渐替代‘老钱’,朱由校能抄家的人,只会越来越少。
总不能
自己抄自己的人吧?
“在外的矿监税使,有多少人和你联络的?”
如今的魏朝,是司礼监掌印太监,是那些太监的老祖宗。
朱由校不信那些人会不送点好处给魏朝。
皇帝盛怒在前,又提到了矿监税使,魏朝有些我慌乱,当即说道:“有些人,还是有些联系的。”
朱由校缓缓问道:“你对他们,又有多少了解呢?”
魏朝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,身子伏得更低了,声音带着几分惶恐与谨慎:“回皇爷的话,奴婢.奴婢对那些矿监税使实在不太熟悉。他们大多是前朝的老人了,平日里连个孝敬的折子都少有递上来。就是.就是跟被抄家的前司礼监掌印王安,听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