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”
如果说王越出兵河套,有伺机跟鞑靼人决战的意思,而朝廷这边对草原部族的态度却始终带着几分暧昧。
因为边市一直开着,说明朝廷允许草原部族跟大明进行商品贸易,以货易货,弥补其在生活物资方面的不足……如果真要开战的话,就应该立即断绝其商品来源,让其只能通过抢夺来获取。
而一旦鞑靼人开抢,先不论抢不抢得到,至少大明这边就有了开战的理由。
刘健道:“鞑靼小王子虽在年初做了上贡,甚至亲自来到京城,见识了朝廷火炮的威力。但在其回去后,蒙古内部急剧动荡,严重影响到了大明边陲安稳,更不断有鞑靼部族来袭的奏报,说明其臣服更多是流于表面。”
“嗯。”
朱祐樘点头,“朕也在想,其实鞑靼小王子此举,不过是想获得朝廷的支持,让其可以迅速平定草原内部纷乱。
“蒙古部族分裂已有百年之久,如果给其安稳的外部条件,或许真可能做到内部的统一,到时再来犯,他们必定会齐心协力,对我大明边陲防备极为不利。”
刘健点头:“臣也是此意。”
这下余子俊和王恕都不由往刘健那边打量。
听刘阁老话里的意思,好像内阁内部意见真的达成了一致?那就是说,皇帝已把内阁说动,让内阁全力配合其出兵事宜?
余子俊道:“陛下,是否要以三边人马继续北上,越过黄河,向鞑靼人施压?”
朱祐樘问道:“几位卿家,王越出兵河套,上奏要在河套之地修建城池堡垒,并组织移民前去屯驻,当时朝中争议非常大,有不少人直接对他进行参劾。如今才过去不到一个月,就此改变之前的策略,是否有所不妥?”
皇帝表现得相当客气,用商量的语气跟几位重臣说话。
余子俊觉得事有蹊跷,立即将目光转向徐溥,毕竟真正代表内阁的首辅徐溥到现在尚未发声。
王恕抢先开口:“鞑靼既有臣服之意,且我大明也无消灭鞑靼的能力,何不就坡下驴,先虚以委蛇,待时机成熟之后再做定夺?”
显然王恕不支持出兵。
在场几人中,作为亲历四朝的元老,王恕算得上是最老成持重的一个,且公认为大明的智囊。
朝堂上,他每次发言的份量都很重,皇帝似乎也愿意采纳他的意见……而人老了顾虑就多,最大的特点就是保守。
也就是说,朝中保守派以王恕为首。
至于激进派嘛……
大概只有张峦一人,旁人都维持中庸的态度,甚至更偏向于保守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