鞑靼人对于三边总镇王越领兵进驻河套之事非常紧张,鞑靼小王子更是直接上奏,表明其对大明的臣服,更要接受大明的册封。几位卿家如何看?”
自明朝开国至今,辽东部族还有朝鲜等国均向大明表达了臣服。
而草原部族偶尔会以朝贡的名义上国书,但多数都是为了换取大明的赏赐,有的更是直接要求开边市。
而像现在这样,鞑靼名义上的共主对大明表达臣服,还是第一次。
徐琼作为新贵,此时走了出来,以坚定的口吻道:“回陛下,以臣所见,鞑靼人狼子野心,当前只是迫于形势,才表达臣服之意,但只要我们的威胁稍微松懈,他们立即就会抛弃承诺,对我边关的袭扰也将变本加厉。
“打铁还得自身硬,只有我大明持续保持对草原部族的压力,九边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,而不能寄托于鞑靼人主动放弃刀兵。”
他这话,看似代表内阁的态度,但其实只有他自己这么想。
站在传统文官的角度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本来应该休养生息,做安民之举,现在西北将士历年的欠饷已经下发,今年的就不要指望了,户部也没打算批。
此时鞑靼人选择归顺,难道不是大好事?
正好可以止战休养!
朱祐樘点头:“徐阁老所言极是,其实有些事无须你们来提醒,朕也知晓,鞑靼乃未开化的蛮夷,他们所说并不足以采纳,应当审慎对之,更要随时防备他们背信弃义。”
徐琼道:“对于盟友,自然要防备其背信弃义,但鞑靼一直都是我们的敌人,哪里来的信义可言?且鞑靼人也不会对背弃约定而感觉羞愧,甚至还会引以为傲,以成功欺骗朝廷自豪。”
朱祐樘皱眉问道:“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?”
在场几位大臣都在琢磨,皇帝和徐琼这番表述代表了什么?
朝会上不提,非要私下来商议。
徐琼的话明显是张峦的意思,而目前张峦父子执行的军政策略,都出自于皇帝授意,或者说跟皇帝的思想一脉相承。
那就是说……
皇帝也认为鞑靼人害怕了?朝廷应该继续表现出强硬的态度,甚至一鼓作气,杀出河套之地,跟鞑靼人血拼?
王恕道:“陛下,鞑靼小王子既作如此上奏,是否会再次派出使团,入朝上贡?”
朱祐樘摇头:“没说明白是否要上贡,且他们年初不是刚来过一趟?到现在,边市都未关闭,鞑靼人可以在其中自由卖出牛羊和奶酪,购入粮食、酒、盐和茶叶等物资,这算是朝廷能给与他们最大的善意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