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着却仍是单薄, 烧滚了的一大锅热水,在屋子中央发出腾腾的热气,即使隔了一个开间,屋子里的温度也还是很高,在磨盘旁边忙活的汉子,穿着单薄的圆领衫,还要把袖子卷到大臂上,在脖子上围一条毛巾来擦汗呢。他们一个不断地把切成薄片小块的红薯放入磨盘上的开口中,另一人则在下方收集着磨出来的红薯粉,积到了一大盘,就休息片刻,也让驴缓口气,给它吃点甜脆的蔬果,这里把红薯粗粉倒入大桶,喝口水擦擦汗,便又继续驱使着驴子忙活了起来。
“还真有这事儿,太湖的岛上都种的是什么果子?这样有赚头,住在上头都不肯下来了?不过去年是真冷!”
“那还不是的?说是连广府道都下雪了……种的是什么?大概是柑橘吧!听说太湖的橘子是有名的甜,不似我们这里的小橘子,当真是稀酸!”
“哎,田师傅不是说了么,明年就要引种果树了,县里的罐头厂都在布局了,这事儿你们听说了没有……说是只有扫盲班分数高的人能给买果树苗,不然,怕脑子太笨种不好新果树,倒可怜了好苗,那苗也不便宜!种毁了的倒罢了,种成了还得还点本钱给县里……你们种不种的?”
“咋不种撒?我们家虽然没有林地,但屋前屋后种两棵,要能种好了,一年不也多得几筐橘子吃,有多的,还能卖罐头厂去!再不然挑担进城卖了,多少也是个脂粉钱。”
“啥脂粉钱?”
两个汉子一边干活,一边漫无边际地瞎聊着,屋外这时候进来人了:两个额前勒了蓝帕子的瘦小妇人,力气倒是不小,两人一起,把大桶里的红薯粗粉提走了,进进出出地提着已经磨好的粉,倒入屋外空地里的大缸中,这大缸就在井边不远,有个汉子专门的在那里摇竿子汲水,接了水肠往大缸里灌,一缸满了就换一缸,院子里摆满了一口口满当当的大缸,都是装满了淡褐色的红薯粉水。
红薯粉的皮渣会浮在水上,在一定时间的沉淀后,淀粉就落到了底下,院子里挖了一条宽阔的水沟,上头多数都盖了石板,只有一个下水口上,放了一个极大的笊篱,这些妇女们把新担来的红薯粗粉泡了水,就忙着把旧缸里的水也顺着一片特意做成凹槽的敞口水管,倾倒在笊篱上,这样,水下去了,皮渣留在笊篱上,笊篱时不时地被取走,在一个专门的皮渣桶里磕两下子——这是上好的肥料,帮工都轮流拿回自己家去做堆肥的,可不会白白地倒掉浪费,有些村里如果建了沼气池,一般都全都送到沼气池去,就算是粉面作坊给村里的一些贡献了。
虽然有猪尿泡封在一起做的‘水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