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但运用得已经很纯熟了,棉花、盐巴都是用的汉语,“还想买一把剪刀——这里的刀非常好——”
“那是当然!”这个聪慧可爱的小姑娘,让村里人另眼相看,有很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矿山的鞑靼女人,把感情迁移到她身上,她们笑着去摸孩子的头,心里也跟着盘算了起来:“孩子还是要读书,读了书多聪慧,也只有跟在父母身边才养得这么水灵茁壮,等到开春以后,还是把孩子也接回身边,反正村里也会开课,那钦家、叶尔波娃家的孩子都养得多么的好,多么的聪明……”
一旦开始农耕,开始定居,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转变,开始往长远了去考量,也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——这和耕种是一样的道理,都是在前期多加呵护,等着收获的时候,习惯了耕种和安居,就会舍得给孩子的教育多加投资,很多人家都意识到,让孩子上学并没什么坏处,“说白了,就算去干活,能干多少活呢,现在的学习就像是埋入地里那一斤的种子,能结出二三十斤的粮食……”
村长怎么说都讲不通的道理,如今静悄悄地在心里生根发芽,并且,这些百姓在顷刻间就产生了对于政权的归属感和依赖感,“这样的好日子,要是能永远继续下去就好了……不管怎么说,如果哥萨克人,罗刹人打过来的话,那我们就算是拼了命,也不会让他们把这片土地再占了去的……”
第941章 红薯也很重要!
“哟, 这北风吹在身上好冷哉——今晚怕不是要下雨了,红伢儿,快回家和你娘说一声, 把蓑衣拿出来擦擦晒晒撒!”
“下雨?下雨倒是好的, 反正晒场那里也都收得差不多了, 就怕是要下雪!你们家今年备了多少柴火?买不买蜂窝煤?”
“下雪, 那你这口气比天还大了,现在才十月里, 哪有就下雪的!往年就是下雪, 也是三九天气薄薄下一层撒, 未必搬到山下来, 还比山上更冷了!——我们家买煤的,为啥不买?柴火又不是不要钱!我们家又没有山林里的地,也没有林场的亲戚……大概总要买个四百斤煤球就好过冬了,你们家怎么说的?这个数够不够?”
“嘿!那你是没听说哟,就太湖里那几个岛,去年差点都饿死人!——岛上住的果农人家, 本来平时三四天就划船出来买个柴米油盐的, 十一月突然一场大雪,湖面上冻了!他们在岛上又冷又饿的,都断粮了,这要不是衙门找人,拿浆敲碎冰层,把船划过去, 这不是人真要冻死在上头了?”
虽然议论着起了北风,但在热气腾腾的工坊里,这两个工人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