’,以及拿硝过的皮子间断钉上木片来做支撑,让它变得比较可以周折的‘水管’做辅助,倒掉缸里存水的工作依然是相当繁重的,尤其是最后一点水需要人亲自弯腰去舀,这之后,缸里的淀粉还要挤压一下,把最后一点水给挤出来。很快,院子里陆陆续续就都是前来上工的村人了,这些处理过的红薯粉块,自然有人担走了,爬上梯子,在水泥平房的顶部摊开晒了起来,同时,前些天晒好的粉块还要收走放好,又送到作坊内部,重新加一点水,入锅熬开了之后制作粉皮。这也是那口大锅的由来,锅里永远保持着将沸的水,粉块一入锅,就是一勺水加下来,很快就熬成了浓浓的粉浆,把盘子挪开等候一会儿,就可以揭下来拿出去再晾了。
等到粉皮晾到半干,取下来或者是切块,或者是切条,最后一次拿去晒干,就是可以拿来贩卖的红薯饵块和红薯粉干,虽然是不起眼的小东西,但却也要经过三蒸三晒,颇为劳费体力,而且也耗柴耗煤,最后化为的红薯粉干,一斤也不过是卖十文钱——这不能说是多有赚头,要知道五斤红薯才能出一斤粉呢,还有柴钱和人力,这实在不能说是一门大生意。
但是,对于地处湘西的农家来说,这笔帐又不能这么算了:虽然五斤红薯出一斤粉干,但一斤粉干可以泡出三斤湿粉来,是足够五六个人丰丰富富的吃一顿的主食了,而且吃了以后不烧心,不噎着,胃里是不难受的,还能存放许久,又比较顶饱,甚至比一人吃一斤红薯要来得更顶饱呢——也不像是吃红薯干一样费牙,所以,即便是不卖钱,只是自家留着吃,他们饶些柴火钱也是愿意把红薯做成粉干的,无非是缺柴火缺劳力的地方,只到做成淀粉这一步罢了。
现在能卖到十文钱一斤,他们就更情愿了:这红薯是贱得很的东西,如果完全能跟着田师傅说的去施肥,花费了心思去照顾,一亩地随便也是两三千斤,就按一顿一人一斤来说,一家六口人也够吃一年多的时间了,还有余呢!
要说去卖吧,红薯便宜,卖不上价格,又沉重得很,运到州县,路费都比本身的价钱贵了,还没人要买——城郊农户自己种个几分地,整县城人都够吃了。要说都放在那里么,窖藏又是极大的问题,每年夏季湿热,沤烂了可惜,要说拿去喂猪吧,也不是不行,但终究觉得罪过,这也就是两年前,买活军入湘西了,州县都投买了,村子里热热闹闹地动乱了一阵子之后,田师傅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教大家种红薯,打那之后大家才能吃得饱饭,这之前,能裹腹的那都是好东西,别说红薯了,就连红薯皮都是有人要吃的,拿这样的东西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