廷新政开展后,一些奸臣幸臣不断上书污蔑符彦卿有不臣之心。
在奸臣幸臣的污蔑下,符彦卿深感不安,有朝不保夕之感。
当扭曲完一遍事实后,符氏最后哭诉道:
“妾身恐惧,或许陛下回朝后,家父就要被免冠罢爵,成为阶下之囚了。
若家父被论罪,要是牵连到官人该如何是好?”
符氏这话一出,杜太后的脸色变得愈发苍白。
杜太后气的用手拍着榻沿:
“有我相护,谁人敢害我儿?”
杜太后的语气中,充满着怒气。
然愤怒之余,知道自身病情的杜太后,心中却浮现几分担忧的情绪。
今日她尚在,朝中都有奸臣敢中伤符彦卿从而影射赵光义。
来日她要是驾鹤西去了呢?
担忧的情绪让杜太后心急,可再心急还是无用,以她的智慧,是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的。
无可奈何下,杜太后连问符氏道:
“莫哭莫哭,我既知此事就不会坐视不理。
贤媳可有办法,让符卿及光义免遭构陷?”
在杜太后的印象中,符氏一向是个有智慧的人。
听杜太后问出这句话,符氏心中暗喜,面上却有着犹疑。
在经过一番“挣扎”后,符氏方才开口说道:
“前朝世宗时,朝臣中亦有构陷家父者。
世宗为保护家父,曾许家父永镇大名府,世代与国同休。
自那之后,家父渐安。”
符氏侍奉杜太后日久,深知杜太后对周世宗是很推崇的,这也正常。
当年赵匡胤能一路高升,甚至赵氏能高攀与符氏联姻,全由于周世宗的赏赐。
由于心中推崇,一旦她提出周世宗的事例,杜太后一定会意动。
果不其然,听说周世宗的举措后,杜太后的心思变活络起来。
杜太后的想法很简单,周世宗是有名的明君,他的举措肯定是极好的。
但知道周世宗的举措有何用?
当下赵匡胤并不在京中,哪怕她有心将赵匡胤召来训令,亦是没办法做到。
而符氏就是不想这件事让赵匡胤提前知道。
察觉到杜太后的为难之色后,符氏适时说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:
“妾身听闻契丹有一太后名为述律平,她在世时就曾数下手诏,预防契丹君主为小人所欺瞒。
契丹国民都称赞她为贤后。
母后何不效契丹贤后故事,亦写下一手诏,杜绝奸臣之心?”
符氏的话,为杜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