灯盏书屋 > > 宋秀 > 第143章 不问出身 名臣周渭

第143章 不问出身 名臣周渭(3 / 6)

两年的解试已毕,参与省试的学子,基本已汇聚在汴京中。

贸然改制时间上来不及,今年省试参考的学子,数量当不会太多。”

担忧赵德秀误会的薛居正,心怀忐忑的说明了情况。

当世的科举选拔,按流程主要分为两步。

一步是地方州府举行的解试,通常在八月左右举行,故常被称为“秋闱”。

地方学子通过解试后,会得到州府颁发的解状,地方学子凭解状,便可至京城参与礼部主办的省试。

省试一般在一年的二月举办,故称为春闱。

建隆元年春季,朝中出了两件大事,一件是卢多逊论礼,另一件是赵德秀选妃。

这两件大事,当时将礼部的精力牵扯住,故那一年并未举行春闱。

及至今年年初,朝廷忙于赈灾事宜,加之赵匡胤有意在今年改革科举,故今年的省试还未举办。

因此这一次要举办的省试,本质上是去年及今年的。

而虽说省试尚未开办,但地方解试一直在进行中,参与这一次省试的便是前两年内通过解试的学子。

依照过往惯例,前两年拥有解状的学子,数量是不会太多的。

而且不少可能是浑水摸鱼之辈。

薛居正是想通过实际情况,给赵德秀先打一个预防针。

薛居正的担忧,在赵德秀看来,并不算大事。

“孤会向陛下建言,求请他开恩,允许在京的学子,无解状亦可参与今年的省试。”

赵德秀说的是在北宋时期确立的恩科制度。

恩科,顾名思义为施恩取士。

通常表现为,皇帝借着庆祝国家重大事务,在常科外增设录取名额,或放宽录取标准,或放宽应试标准。

恩科制度的确定在北宋,但在唐朝时就有出现。

及至五代时期,由于战乱频繁,许多帝王更对科举制度有着一定的变通。

例如后唐时,有几年甚至直接让中央官员,主持地方的解试。

至于今朝开设恩科的名义,赵德秀亦早就想好——庆贺王师平定湖湘。

有解状的学子可能不多,但开封城内怀才不遇的学子,那数量是定然不少的。

许多无法正常参与省试的学子,都会齐聚在开封城,通过成为达官贵人的门客,以求得到举荐的机会。

当赵德秀甩出恩科的名义后,薛居正就明智的闭上了嘴。

身为礼部主官的薛居正都无异议,其他谏议大夫自然不会有。

见无人有异议后,赵德秀对薛居正说道:

最新小说: 冲喜侍妾(古言1v1H) 从柯南元年开始建立穿越者联盟 大小姐淫乱日常(NPH) Re0:当代剑圣竟是我哥? 天下凶神 漫漫长夜 普普通通打工蛇[末世] 潮来不钓(年上1v1) 一人:八奇技强?可我内丹已成! 轻轻【NP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