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概念的存在。
遍观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史,在地方实行三权分立,是有效避免地方割据的主要方式。
可惜历史上当这三司部门出现后,大宋已在冗官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。
那时三司部门的设立,除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外,还进一步加重了大宋的冗官。
好在目前大宋初建,一切都来的及,大宋可以避免走许多弯路。
在赵德秀心中,在州级设立三司部门并不是目的。
随着各地民生的发展,原来的“道”级行政区域已不再适用,一种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高级地方行政区域概念,是必须要应运而生的。
“行省!”
然实践出真知,先在潞州进行试点是最稳妥的方式。
在认真思忖完赵德秀的提议后,赵匡胤放下了敲击书案的手指。
“你所提议,并非不行。
然需多多商榷。”
赵匡胤的顾虑,是有道理的。
毕竟若这三司制度在潞州施行,那么新政要重新商榷的地方就颇多了。
例如知州要不要再设,设的话又该担任哪个司的长官等等。
听到赵匡胤的顾虑后,赵德秀又提出了一个建议:
“新政一事,兹事体大。
儿臣以为,父皇不如在朝中设立一咨议省,以各部名臣兼任省员,群策群力,共商新政一事。”
赵德秀有此提议,是借鉴了历史上的许多事例。
历史上许多改革,要么半道崩殂,要么改着改着面目全非。
这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,历代的改革皆由某位明主,或者某些名臣发起,并无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这一事。
无专门机构统筹各部,就会导致各部门互相推诿,阳奉阴违。
最重要的是难以快速形成一个支持改革的利益集团。
用利益去驱动改革,方是施行新政的最佳方式。
听到赵德秀的这一建议后,赵匡胤眼前一亮。
这一点,他之前倒是没想到过。
有着深远政治目光的他,一眼就看出了设立咨议省的种种好处。
“善。
等朕回朝后,朕就下旨设立咨议省。”
赵匡胤看向赵德秀的目光充满赞许。
“朕很欢喜,你今日能提出许多见解。
日后国家大事,朕会多多与你商议。
你少时,朕尚以为你才干不及光义。
不料吾儿竟如楚庄王,三年不鸣,鸣则处处惊人!”
说完后,赵匡胤忍不住大笑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