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往赵匡胤最担心的就是,若他有朝一日突然旧伤复发倒下,大宋未来会如何。
现在这一担忧,却并没有那么重了。
“你是朕的嫡长,又身兼拥立、平乱两大首功,朕若封你为亲王,未必不可。
然你一旦身为亲王,依先朝惯例,则需要一直留守京师。
朕知你志不在此,且天下未定,战事频仍,兵权不能一直假手异姓。
另若无显赫军功在身,朝中诸多骄兵悍将,你来日未必能完全压得住。
希望你能明白朕的苦心。”
赵匡胤的话,让赵德秀心中激动。
老爹,你这大饼画的!
但是这大饼我吃。
“天下未定,何以守国?
父皇苦心,儿臣知晓。”
赵德秀的话,让赵匡胤再度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:
“回京后,你有一件当务之急。”
听到这话,赵德秀好奇抬头。
“还望父皇明言,臣必不让父皇失望。”
赵德秀不知,他说这句话时,赵匡胤的眼中已出现一些揶揄之色。
“回京后就成婚,然后赶紧为朕生下长孙。
朕可是将你长子的名字都想好了。”
“啊?”
听到赵匡胤的这一要求后,赵德秀有些为难了。
这种事,不是赶紧就能做到的吧。
而且头胎不一定是男的呀。
在前线即将班师的消息传回京师后,赵光义亦收到了楚昭辅传回的密信。
密信中,楚昭辅详细言明了赵德秀封王一事。
相比于封王一事,楚昭辅认为更危险的事情在于,众人对赵德秀年少封王一事都心服口服。
这代表着赵德秀在众臣心中的声望,已到达一个新的高度。
今赵德秀的势力已成气候,再想着去遏制他已不再可能。
要想来日与赵德秀相争,楚昭辅为赵光义献上了一计。
收到此计后,赵光义便召来了一众心腹相谈。
“近来李重进蠢蠢欲动,叛迹已显露无疑。
吾决意他反叛后,向陛下自荐率军出征。
不知诸君以为如何?”
此话一出,赵光义的诸位心腹皆大感意外。
他们从未见过赵光义展现出军事才华,这贸然上战场,恐不是件一件稳妥的事吧。
有人迟疑,便有人支持。
姚恕率先开口说道:“乱世之中,军功为重。
臣支持睦州所言。”
姚恕一说话,赵光义的脸上就露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