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还没等薛淮开口,秦章猛地伸手将曹轩推到一旁,朝薛淮迈出一步。
便在这时,一人决然开口。
“庚辰科二甲头名、礼部仪制司主事陈观岳,愿与薛侍读共进退!”
在这紧要时刻,陈观岳一改之前的安分守拙,毫不犹豫地站到薛淮的身边。
在他之后,一道道清亮的声音相继响起。
“庚辰科二甲第七名、国子监学正郑玄明,愿与薛侍读共进退!”
“庚辰科二甲十六名、翰林院检讨吴璟,愿与薛侍读共进退!”
“庚辰科二甲三十一名、国子监助教杨嗣修,愿与薛侍读共进退!”
连绵起伏,宛如战鼓。
片刻之间,除去被送往后楼诊治的崔延卿和尴尬而立的高廷弼,今日来参加雅集的年轻才俊悉数站在薛淮身边,同仇敌忾地望着秦章等权贵子弟。
不论他们喜不喜欢薛淮,至少在眼下这个时刻,他们必须要表明自身的立场。
身为大燕文官,倘若今日任由武勋子弟骑在头上拉屎,将来这件事传扬开来,他们还有什么脸面立足朝堂?
僵持之势登时成型。
高廷弼左右看看,一脸严肃地说道:“秦三少,难道你要在这里大打出手?”
“高修撰倒是会审时度势。”
秦章满含讥讽,冷声道:“你怎么不问一问这位薛侍读,一上来就羞辱我是何用意?难道我们秦家人就该由着他出言不逊?大燕立国百二十年,秦家为国捐躯者数十,家父在宣府大战中耗尽心力几度呕血,换来的却是你们文人冷嘲热讽,一如今日!”
高廷弼一窒。
薛淮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秦三少的嘴皮子功夫也不弱,倒打一耙的手法用得很熟练。”
不待秦章反唇相讥,薛淮直接上前一步,正色道:“既然秦三少不打算动手,那我就来论一论。”
“你们秦家为国尽忠,这是不争的事实,薛某对此唯有敬仰,断无半点亵渎之意,只不过——”
他语调陡然转厉:“独你秦家人是大燕忠良?”
“家祖骏德公历任七地父母官,终身未入中枢,然则受他惠泽的百姓以百万计!至今那些地方仍有很多人的家中,立着家祖的长生牌位!”
“家父十九岁入仕,出翰林院后,五年巡察御史,四年扬州知府,三年大理寺卿,为国为民一日不得安歇,最后积劳成疾,年仅三十六岁就溘然长逝!”
他的话语铿锵有力,掷地有声,宛如一柄柄利剑刺向秦章等人的胸膛。
秦章的脸色变得极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