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责,一旦给他切断了,立马就得傻眼。
远征军手中的牌很多,两人又密议一会儿,首相李经義这才满意的离开,心中更有底气了。
接下来的行程,首相李经羲访问了敖德萨共和国,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,并且在大色雷斯地区进行了长达7天的考察,对当地战后恢复和重建表现相当满意。
直到1919年1月21日,大楚帝国首相李经羲一行乘坐火车经意大利米兰抵达巴黎,开始与英,法,美,意等国首脑展开频繁磋商,正式开始了战后议程。
仅仅两周后,苏波战争正式爆发。
波兰向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发起全面进攻,在该地区的沙俄新政府只有零星的武装力量,很快就被击溃。
在巴黎和会上
英国首相劳合-乔治表现的与此前暧昧态度截然不同,在私下的秘密会上中,不但重申了此前利益划分的默契,并且承诺积极游说协约盟国支持大色雷斯方案。
必须得佩服英国人的政治嗅觉,从雅尔塔会议中感受到了不寻常的危机。
压根就没有给楚国发飙的机会,很干脆的承认了欧洲势力划分现状,尤其是大色雷斯方案。
巴黎和会最早达成的几项成果,就包括大色雷斯方案,肢解奥匈帝国方案及其战后安排。
奥匈帝国在战后,被分解为奥地利,匈牙利,克罗地亚,捷克,斯洛伐克及斯洛文尼亚等国,基本上将这个中欧大国彻底肢解了。
保加利亚则分割为保加利亚和大色雷斯(注;东部部分),后者隶属于大楚帝国领土。
而奥斯曼帝国和战后的德国划分由于矛盾尖锐,各方相持不下,依然处于长期的拉据争论阶段。
达成全部目的的楚国首相李经羲,在巴黎和会上留下外交部长一行继续与会,自己则于3月末乘船返回帝国本土。
眼见的就是建国53周年大庆,暨新皇登基大典之际,作为帝国内阁总理大臣,当然要赶紧回去主持政府全面工作。
巴黎这边扯皮的事儿,就留给外交部好了。
1919年4月
波军主力就攻入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,另一支部队抵达立陶宛和拉脱维亚,并顺利的进占上述波罗的海沿岸三国。
4月2号,波军发起对基辅的进攻。
原本在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地区,就有大量的波兰武装,持续的与当地的沙俄新政府展开交战,使得形势一片混乱。
在1919年2月初,波兰陆军总共有11万人,到了4月便扩充至17万人,其中8万人是战斗部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