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此前的英、法有默契,可那毕竟是战争最艰难的时期。
如今包括法国在内,在欧洲各国的喧嚣下,立场都变得更加微妙起来,这也是预料中的事儿。
在欧洲只要牵扯到领土和主权,从来就是充满了争议和磕磕绊绊,绝不会有一帆风顺的事儿。
战争胜利了,一堆人跳出来。
希腊对北部的西色雷斯地区有争议,保加利亚对北色雷斯地区有争议,塞尔维亚对马其顿-色雷斯地区有争议,谁都对地盘紧盯着不放,从历史和传承渊源各方面佐证自己的观点。
现在没人谈战争困难时期的默契,对帝国方面强行占据保加利亚东部沿海七省也非议极大,说什么的都有。
甚至有很多欧洲旧贵族跳出来,公开声明自己有权继承这片封地。
拿出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分封凭据,有些甚至可以上溯到五六百年前,在巴黎的上流社会蹦跶的很欢,到处博取同情和支持。
人多嘴杂,事难办,就是当前的境况。
这里也不乏英法两国的暧昧态度,对于多国联军干涉沙俄一事上,在战后处置德国问题上,在其他大大小小的问题上,大楚帝国充斥了敷衍和不上心的表现,这都让英法两国不爽。
相应的,在战后利益的分配上就不那么干脆了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
以英法为首的欧洲社会原本就不愿意楚国势力的渗透,欧洲战争空前惨烈时期那是没办法,现在不是缓过一口气来了吗?
看看英,法等国为了阻止沙俄势力冲出黑海,不惜组成英法联军发动克里米亚战争,与奥斯曼帝国联手将沙俄堵了回去。
就知道,大楚帝国势力全面登陆欧洲不会一帆风顺。
首相李经羲话中的含义很清楚
先别急着裁军,在巴黎和会上将帝国所需的利益全拿到手再说。
密室中谈论的双方就此达成一致意见,将通过机密电报前后呼应,将巴黎和雅尔塔联系在一起,保障帝国的利益得到落实。
首相李经羲也把话挑明了
帝国方面拿不到承诺中的利益,那么就会转而支持法国肢解并且严重打压德国的方案,为下一场欧洲大战埋下伏笔。
大不了与英国人一拍两散,楚国还可以附合法国的战后利益安排,拉拢意大利人搅局,都在选项之内。
看得出来,首相李经羲对英国人的暧昧态度十分不满,同意远征军在适当的时机敲打敲打,展示一下实力。
英法联军在沙俄北方的摩尔曼斯克登陆,后勤供应还是驻扎在立陶宛的楚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