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。
激进派的意见表示
大楚帝国基于华裔居民占据澳洲社会主流的现实,应当策动并促成独立后的澳洲归附大楚帝国,实现真正的西太平洋一统局面。
这种想法很好,可实现的可能性不大。
就像财政部大臣潘裕臣所说的那样,英国佬虽然落魄了,可雄威尚存,绝计不可能允许澳洲事务脱离掌控。
目前的只是假象,隐含着英方的试探和综合考量。
已不变应万变,方为上策。
在殿下众臣争论激烈的时候,皇帝郑国辉轻咳一声,下面的群臣瞬间鸦雀无声,纷纷将询问的目光投向九龙宝座。
位于至高的地位,皇帝郑国辉也用不着顾虑什么,他直接说道;
“诸位爱卿所言,均为帝国利益考量,联心甚慰。
国之大事,或急或缓,出发点殊途同归,并无二致,皆为老成谋国之言。
何妨放出风声,引来舆论界之广泛议论,且看英吉利人作何回应?
政府因势利导,岂非少了一些赌的成分,更多了一些把握。
行事节奏变化,便处处占据了主动。”
皇帝陛下一言点醒梦中人,众臣们恍然大悟,纷纷离座施礼附口,口称“大善,臣附议。”
事情还是那么个事情,但是通过社会舆论发酵一段时间,政府方面谋而后定,实在是精妙。
这就是老练的治政手腕,遇到拿不准的事情,政府没必要匆忙的表态,反而将自己的后路堵死了。
先通过舆论发酵一段时间,看看对手的反应再做定夺。
届时进退裕如,承担的政策风险也大大的减少,可谓两全其美。
即便民间舆论说了些过头话,英国人也不好兴师动众的闹上门来。
毕竟这不是官方立场,老百姓言行无忌,总不能把人的嘴都封住吧?
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对英国方面的处境了如指掌,可他也不能肯定,支持澳大利亚,加拿大,南非和新西兰4个自治领独立的英国政党力量有多强?
在面对脱离掌控的挑衅时,英国本土社会反应有多大?
先让民间舆论试探一番,不失为一个好法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