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巡御驾暂歇的驿站之上自入夜起,便有风自北而来。
驿站内外,锦衣卫缇骑如一尊尊沉默的石像,将一切潜在的声响与危险都隔绝在外,只余下风声,如泣如诉。
书房之内依旧温暖如春,烛火明亮,将室内映照得如同白昼,也驱散了窗外渗透进来的每一丝寒意。
新任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温体仁,正躬身侍立在书案一侧。
他穿着一身崭新的绯红官袍,上面用金线绣出的云雁补子在烛光下熠熠生辉,彰显着主人新晋的显赫地位。
然而,此时的温体仁却将自己的存在感降到了最低,呼吸平缓,眼观鼻,鼻观心,仿佛与书房角落的阴影融为了一体。
他不敢不如此。
书案之后端坐着的是这大明朝至高无上的主宰,皇帝,朱由检。
这位年轻的天子此刻并未批阅奏疏,只是闲适地靠在椅背上,一手搭着御案,另一手则端着一杯尚在升腾着袅袅热气的清茶。
他的目光落在茶杯中那几片载沉载浮的茶叶上,神情平静。
但温体仁知道,这份平静之下,是深不见底的渊海。
他跟随陛下离京已有半月,名为南巡,实则皇帝的意图随着仪仗一日日南下,也愈发变得清晰可怖。
在温体仁眼中看来,这根本不是巡狩,而是一次移动的清算。
不知过了多久,仿佛一个时辰,又仿佛只是一瞬。
皇帝终于轻轻放下茶杯,手指在温润的青瓷杯壁上摩挲了一下,抬起眼帘,望向温体仁。
他的目光并不锐利,甚至可以说是温和的,但温体仁却感觉自己的后心猛地一紧。
“温卿。”朱由检的声音响起,“此行随朕南下,一路辛苦。你来说说,朕为何要舍近求远,先去曲阜,而非直奔兖州府?”
来了。
温体仁心中咯噔一下,知道这是今夜这场君臣奏对的开端。
他迅速在脑海中将各种可能性过了一遍,然后选择了一个最稳妥,也最符合一个正常臣子思维的答案。
温体仁向前一步,躬身九十度,语气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惑与担忧:“陛下,臣初时以为,陛下是为彻查鲁王侵占官田,私蓄家兵一案而来。鲁王府便在兖州,按理,我等本该直扑病灶。”
他稍作停顿,似乎是在组织言语,实则是在观察皇帝的神色。
朱由检面无表情,只是示意他继续说下去。
“但陛下龙驾却先赴曲阜,臣思前想后,斗胆揣测……”温体仁的声音压得更低了,
“莫非……是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