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了。
“第一题:今有井,不知其深。引绳测之,绳长余五尺;覆绳折半,绳末及井口。问:井深、绳长各几何?”
王梓轩懵了。
这是什么?绕口令吗?
他将这短短的几行字翻来覆去读了七八遍,脑子里一团浆糊。
什么引绳,什么覆绳,什么余五尺,什么及井口……这与圣人教诲何干?与治国平天下何干?!
他抬起头环顾四周,发现绝大多数同窗的表情与他一般无二,有的茫然,有的错愕,有的已经开始抓耳挠腮。
王梓轩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继续看第二题。
“第二题:公孙龙有言“白马非马”,请以三段之法,论其言之谬。”
“白马非马”?这个他倒是知道,乃是名家诡辩之言,早被儒家先贤批驳得体无完肤。但这“三段之法”又是什么鬼东西?闻所未闻!论其谬误,难道不是引经据典,从“名”与“实”的角度加以斥责便可?
不祥的预感开始在王梓轩的心头蔓延,他颤抖着手,看向了最后一题。
“第三题:今有两铁球,一重十斤,一重一斤。若于高塔之顶同时释手,令其下坠。问:孰先着地?请详述其理。”
彼其娘之!
王梓轩觉得自己的脑子,像是被这两个铁球狠狠砸中。
这个问题,简直是在侮辱他的智识!
两球同坠,重者先落,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妇孺皆知的常识吗?!
还需要问吗?
还需要详述其理吗?
其理,便是“重”也!
出此题之人,简直是把天下读书人都当成了不辨事理的痴儿!
“荒谬!荒唐至极!”
终于,有人忍受不住,猛地一拍桌案站了起来。
他指着手中的试卷,面色涨红,浑身发抖:“此乃何等考题!简直是戏弄天下读书人!我辈不屑与之为伍!”
说罢,他将试卷狠狠一撕,转身便要离去。
“叉出去。”徐光启面无表情地吐出三个字。
两名如狼似虎的禁军甲士立刻上前,一人一臂,将那名激愤的监生直接架出了大殿。
这一下,镇住了不少想要效仿之人,但整个考场,已经彻底乱了套。
“这引绳测井,莫不是什么禅宗的偈语?我看,这‘绳’,便是‘法’,这‘井’,便是‘心’……”一个监生故作高深地开始了他的“解题”。
“非也非也!我看这井深绳长,乃是暗喻君臣之道!绳长于井,意指臣之才干当高于君之所用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