灯盏书屋 > 综合其他 > 皇明 > 第400章 藩心归服,天威远播

第400章 藩心归服,天威远播(2 / 11)

帝幼时读错一个“勃”字,张居正当场厉声呵斥,吓得小皇帝当场落泪。

此时的教育,早已不是培养“能治国的帝王”,而是文官集团试图将皇子塑造成“符合他们期望的明君”。

温顺、懂礼、依赖文官,却渐渐失了帝王应有的能力。

在这个时候,最让人亮眼的皇帝,反而是没接受过帝王教育的嘉靖皇帝。

当然,明中期,起码还有帝王教育。

到了万历年间,这个帝王教育更是直接崩坏了。

因万历帝与文官集团的“国本之争”,太子朱常洛长期被冷落,“久未就傅”,直到十几岁才勉强出阁,此前连基本的经史知识都匮乏。

而原时空的朱由校,更是少年时无人管教,沉迷木匠活,登基后连奏折都难以读懂。

崇祯帝朱由检虽勤勉,却因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帝王教育,只能登基后自学政务,空有抱负却不懂权衡,最终在内外交困中煤山自缢。

“亡国之因,早埋于教育之失。”

朱由校低声叹息。

他绝不能让历史重演。

朱由校怀中抱着已有身孕的皇后张嫣,眼神却是格外的深邃。

若未来后宫诞下皇子皇女,教育模式必须彻底革新。

他心中已有腹稿。

保留洪武时期的“文武并重”与中期的“严格考核”。

皇子八岁出阁,经史、骑射仍是基础,每日课业不可懈怠。

摒弃文官对教育的绝对掌控,讲师除了名儒,还需加入退役将领(授兵戈之术)、地方清官(讲民生疾苦)、皇商官员太监(论经济利弊)。

废除“只重典籍不重实操”的弊端,皇子十岁起需入阁观政,十五岁后要下地方巡查,去灾区看流民、去边关见士兵,亲身感受“大明江山”,绝非仅是紫禁城的红墙黄瓦。

新增“帝王心术”(教权衡之术、辨忠奸之法)、“天下视野”(讲海外诸国、草原部落)、“基层经验”(学农桑、知赋税)。

他要培养的,是“知民间疾苦、懂天下格局、有决断魄力”的帝王,而非困于文牍、受制于文官的“傀儡”。

可朱由校也清楚,这场革新注定阻力重重。

太子乃国本,教育模式的改变,本质是对“文官主导的教育权”的挑战。

那些早已习惯规训帝王的朝臣,定会以“祖制不可改”“国本不可动”为由激烈反对,甚至可能引发新的“国本之争”。

好在。

如今徽媖尚幼,皇子未生,他还有数年时间。

这数年时间里

最新小说: 我的天赋面板能加点 七零纨绔是我爹,别人鸡娃我鸡爹 从全面战争开始爆兵反清 综穿之莲花游记 战国炼气士,长生两千年 四合院:开局接盘美艳小姨子 我在次元聊天群里疯狂剧透 同时穿越:在诸天成为传说 江湖风月 实教:从魂穿龙园开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