牲畜,按照军功名册,分发给将士们,折算成赏银的一部分。
“将士们流血流汗,总不能让他们寒了心。”
熊廷弼心中想道。
“朝廷的赏银早晚能到,但眼下寒冬腊月,给他们些实在的东西,比空等承诺强。”
他还特意给了将士们选择:
若不愿要牛羊,可登记在册,等朝廷赏银到后,足额发放。
若愿意要牛羊,也可选择“半银半物”。
一半赏银折算成牛羊,另一半等朝廷拨款。
最终,大部分士兵都选择了后者。
经历过粮饷拖欠的苦,他们更相信“拿到手上的才是真的”。
谁也不知道朝廷的赏银要等多久,而一头牛、几只羊,既能当下宰了吃肉,补充营养,也能卖给行商,换些现银,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寄去。
可问题也随之而来。
数万名士兵同时出售牛羊,市场上供过于求,牛羊价格一路下跌。
刚开始,一头壮牛能卖五两银子,没过三日,便跌到了四两,甚至有行商趁机压价,想把价格压到三两五。
士兵们虽不满,却也别无选择。
寒冬里牛羊不好养活,他们也没有养牛羊的经验,若不卖出去,冻死了便价值大打折扣。
得知此事后,熊廷弼立刻下令干预。
他先是规定了牛羊的“底线价”:
壮牛不得低于四两五,肥牛不得低于四两,羊不得低于五钱,若有行商敢低于此价收购,一律以“囤积居奇”论处,没收全部货物。
随后,他又传信给京城的皇商,让他们抽调人手,带着现银赶来开原,着重收购将士们手中的牛羊。
皇商背靠朝廷,资金雄厚,不仅能按照底线价收购,还能当场支付现银,极大地缓解了士兵们的困境。
同时,这也是熊廷弼在为皇帝分忧。
毕竟
此番大胜,赏钱也是个天文数字。
能为陛下省点钱财,就省一点罢。
而皇商就是陛下的人,所赚的钱财是直接进入内帑的。
熊廷弼说是不懂官场,但人情世故却是明白的。
直接用钱财‘贿赂’皇帝。
并且,熊廷弼提前发赏的举动,不仅没有失了军心,反而让士卒们都对其感恩戴德、
“多谢经略公!若不是您定了规矩,我们这些牛羊,怕是要被行商坑惨了!”
一个刚卖完牛的老兵,拿着沉甸甸的银子,专程跑到经略府外道谢,脸上满是感激。
熊廷弼站在廊下,对着老兵摆了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