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原城。
虽是互市雄城。
然而,如今却已经破败不堪。
城门上方的“开原卫”匾额裂了一道深痕,边缘的漆皮早已剥落,被风刮得吱呀作响。
这座在两个月内三易其主的城池,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,满身伤痕地矗立在辽河平原上,却因明军的进驻,渐渐有了复苏的气息。
城墙下,一队队穿着粗布囚服的俘虏正埋头苦干。
他们中有剃着金钱鼠尾的建州女真,有裹着羊皮袄的蒙古人,此刻都扛着砖石、推着土车,在明军士兵的看管下修缮城墙。
这些俘虏是从抚顺、红河谷、铁岭战役中收降的,总数足有万人之多。
熊廷弼没将他们简单处置,反而将其编成了“劳役队”。
一部分派去附近的矿山挖矿,补充军器铸造的原料。
更多的则留在开原及周边,负责修缮城池与废弃的堡寨。
“再加把劲!天黑前必须把这段城墙补好!”
监工的明军百户拿着鞭子,却没真的抽打,只是高声催促。
俘虏们虽面带疲惫,却不敢懈怠。
熊廷弼定下规矩,只要肯干,每日能领到两顿饱饭;若是偷懒,便会被克扣口粮,甚至发配去更苦的矿山。
对这些早已见识过战火残酷的人来说,有饭吃、能活命,已是当下最好的结果。
因此他们并不敢反抗,只是埋头干活。
熊廷弼站在城头,目光扫过下方忙碌的身影,又转向远方。
顺着他的视线望去,开原城外的旷野上,十座堡寨与一座关隘的轮廓隐约可见。
那是洪武年间到万历年间修建的“开原十堡一关”防御体系。
威远堡扼守西北要道,镇北堡直面蒙古草原,庆阳堡、永宁堡护卫粮道,古城堡、庆云堡、松山堡、靖安堡、镇夷堡、定远堡呈扇形分布,再加上居中的清河关,曾是大明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重要屏障。
可常年的战乱与建奴蓄意的破坏,让这些堡寨大多废弃。
有的门楼坍塌,被荒草淹没;有的墙体开裂,成了野兽出没的巢穴;甚至有几座,连地基都快被风沙埋平。
“若是能把这些堡寨都修好,再连通开原城,往后无论是建奴还是蒙古,想打过来都得掂量掂量。”
熊廷弼低声自语。
他心中其实还有个更大的念头。
若朝廷肯拨款,他甚至想沿着开原至抚顺的防线,将废弃的明长城也一并修缮。
可他也清楚,如今国库空虚,新政刚推,江南税银还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