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的菜。
他夹起一片“花瓣”放入口中,红薯的清甜混合着桂花的香气,口感绵密,让人心生愉悦。
“没想到番薯竟能做出这么多花样,味道还这么好。”
朱由校放下银筷,看向张嫣,眼中满是赞赏。
“皇后为了推广番薯,倒是费了不少心思。若不是你带头引导,百姓们怕是至今还把番薯当贱食,新政的推广,也要多走不少弯路。”
被朱由校夸赞,张嫣微微低头,脸上泛起一抹红晕,轻声说道:
“陛下说笑了。推广番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,臣妾身为皇后,本就该为陛下分忧,为百姓出力。
只要能让百姓们不再受饥馑之苦,大明的根基能更稳固,臣妾做这些,都是应该的。”
张嫣自小便接受着最严苛的闺阁教育,夫子教她《女诫》《内则》,母亲教她相夫持家之道。
当初她能在数千秀女中脱颖而出,并非只因容貌出众,更因她的修养。
或许她的能力不怎样,但那一股为丈夫分忧,履行皇后职责的责任感,却是不断驱使她让自己变得更优秀。
此刻听朱由校夸赞她推广番薯的功劳,张嫣不仅不敢居功,反而美目一闪,开始日常劝谏:
“臣妾不过是做了些分内之事,算不得什么。
倒是陛下,每日批阅奏疏到深夜,常常连晚膳都顾不上用,臣妾看在眼里,心里总有些不安。
若是臣妾能多帮陛下分担一些,哪怕只是处理些后宫琐事,让陛下少些烦扰,臣妾也安心些。”
她虽不懂朝堂上的权谋纷争,也不懂新政推行的复杂,却能清晰地看到自己丈夫眉宇间的疲惫。
陛下太年轻,肩上却扛着中兴大明的重担,扛着两京一十三省。
这份辛苦,她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
朱由校闻言,心中一暖,伸手将张嫣轻轻揽入怀中。
她的身躯纤细柔软,靠在他的胸膛上,带着淡淡的兰花香,瞬间驱散了他处理政务的疲惫。
朱由校低头在她发顶轻轻一吻。
“有嫣儿这样的皇后,朕就算多操劳些,也不觉得累了。”
张嫣将脸埋在他的胸膛,听着他沉稳有力的心跳,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。
这个时候,她像是想起了什么,突然抬起头,眼中难得褪去皇后的庄严,显出少女的狡黠:
“臣妾还有一个好消息,一直没来得及告诉陛下。”
“哦?什么好消息?”
朱由校愣了一下,目光落在她微微泛红的脸颊上。
这十四岁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