贪腐之臣一网打尽,追回的赃银,优先用于补发军饷、修缮边墙。
另命京营总兵挑选五千精锐,即刻赶赴蓟镇,协助杨涟稳定防务,防止蒙古与建奴趁机犯边!”
“遵旨!”内侍连忙躬身领命,快步离去。
文华殿内,几位大臣依旧跪在地上,心中却早已掀起惊涛骇浪。
蓟镇的这场平叛与清查,不仅让陛下看到了边地的贪腐之严重,更让陛下对本朝的肃贪决心越发坚定。
若是再像之前那般畏首畏尾,恐怕真的要触怒龙颜,丢了乌纱帽,甚至性命不保。
“你们退下罢,再如此畏首畏尾,这编纂《天鉴肃贪录》的差事,朕就另选贤能了。”
皇帝此话一出,众人顿时凛然。
编撰《天鉴肃贪录》,若是功成,乃是大功,更不必说,这其中掌握着话语权。
这可是天大的好差事。
这个差事要是被别人拿去了。
他们哭都没地方哭。
“臣等定以最快的速度编纂好《天鉴肃贪录》,绝不让陛下失望!”
这些人当即表态。
文华殿内的群臣尽数退去,暖阁中的熏香依旧袅袅,朱由校却没了方才听奏的闲适。
他快步走到御案后,推开案上堆叠的《天鉴肃贪录》稿册,抬手唤道:“魏朝,即刻进来拟旨!”
不多时,司礼监秉笔太监魏朝躬身而入。
他身着暗纹蟒袍,手中捧着笔墨纸砚,脚步轻缓却不失利落。
“皇爷,笔墨已备好。”
魏朝将文房四宝在御案上摆开,研好墨,垂首侍立一旁。
朱由校走到案前,没有落座,而是负手踱步,思索片刻之后,这才缓缓出声:
“蓟镇的贪腐,已深入骨髓,不是斩几个首恶就能根除的。杨涟虽平定了叛乱,抄回了赃银,但若想让蓟镇真正安稳,首要在于赢回民心与军心。”
他顿了顿,转身看向魏朝,眼神锐利如刀:“你记着,朕的密旨要写,让杨涟传令蓟州城内外,准许所有军卒检举揭发各级将领的贪腐罪状,无论官职大小,只要有实据,皆可上告。
同时,召集蓟镇百姓,在城中心的校场设公审台,将已查实的贪官污吏押至台前,由百姓与军卒共同指证其罪行,当众宣判处置。”
魏朝手中的狼毫笔悬在纸上,闻言微微一顿。
让百姓公审官员,这在大明朝还是头一遭,若是处理不当,恐引发朝野非议。
但他不敢多问,只是凝神细听,快速记录。
“朕要的,不是简单的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