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仰着冻得通红的脸,眼神里藏着一丝紧张:
“你们……是钦差大人的人,对不对?”
此时几人已走到院外那棵老槐树下,光秃秃的枝桠伸向灰蒙蒙的天空,树皮上还留着往年刀刻的痕迹。
李鸿基盯着少年那清澈却带着惶恐的眼睛,沉默片刻,缓缓点了点头:“你怎么看出来的?”
“城中早就传开了,说京城来了钦差,要查蓟镇的事。”
少年郎的声音有些发颤,却越说越清晰。
“我们这些军户家,天天都在盼着,也天天都在看着……就盼着有人能来管管那些当官的。”
“大家都在看着?”
李鸿基心中猛地一动,眼睛瞬间亮了起来。
他原以为这些被压榨得麻木的百姓,早已对朝廷失去了信任,却没想到,杨涟的到来,竟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种子。
只是这份希望,被蓟镇将领多年的威压死死压着。
那些反抗者的鲜血还在城外的土地里,谁也不敢轻易迈出第一步。
更重要的是,他们摸不透杨涟的底细。
若是冒然站出来指证边将,万一钦差与那些人是一伙的,转手就把他们卖了,到时候不仅自己要掉脑袋,连家人都要跟着遭殃。
这份恐惧与期待交织在一起,让他们只能在暗处观望,不敢轻易表露心迹。
想通了这层关节,李鸿基看着眼前的少年郎,心中生出几分敬佩。
这孩子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,却比许多成年人更有勇气,敢在陌生人面前说出这番话。
他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的波澜,语气郑重而干脆:
“没错,我是钦差麾下的参将李鸿基。此番前来,就是为了查清蓟镇的积弊,还你们一个公道。”
话音落下,少年郎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,像是黑暗中突然燃起的火苗。
他激动地向前迈了一步,嘴唇哆嗦着,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,却又不知从何说起。
李鸿基拍了拍少年郎的肩膀,语气温和:“你若知道什么,尽管说出来。有钦差在,有我在,定然不会让你白白担风险。”
少年眼神里的期待与疑虑交织,沉默片刻后还是忍不住问道“钦差……准备怎么查?”
显然,即便李鸿基亮明了身份,这少年心中仍有几分不安,不敢轻易将所有希望寄托出去。
李鸿基看着少年那双满是警惕的眼睛,明白这份不信任是多年压迫留下的烙印,并非三言两语就能打消。
他缓缓摇头,语气坦诚:“查案的具体法子是机密,我不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