灯盏书屋 > 综合其他 > 皇明 > 第343章 恩威并施,浴血重生

第343章 恩威并施,浴血重生(1 / 7)

通州城到蓟州城的官道上。

马车碾过结了薄冰的土路,发出“咯吱”的轻响。

马车之上,正端坐着一人。

正是杨涟。

呼呼呼

寒风卷着沙砾,打在杨涟摊开的舆图上,却丝毫未扰他凝神细读。

蓟镇,绝非寻常边镇。

它如同一道钢铁屏障,横亘在京师以北,九边之中,论及护卫中枢的权重,无出其右者。

按军册所载,全盛时期的蓟镇本该有十五万六千锐士枕戈待旦:

三万骑兵如疾风,十二万步兵似磐石,六千车营构成移动堡垒,如此兵力,足以让任何来犯之敌望而却步。

这些人占了蓟镇兵力的六成,多是永乐年间从大宁都司迁来的河北、山东子弟,世代戍边,早已将根扎进了这片土地。

而轮戍的客兵,则是蓟镇防务的另一重支柱。

这些兵卒,主要是南兵。

这些南兵多是戚继光亲手调教的浙江义乌、台州子弟,约有万人驻守在石门寨与喜峰口。

这些南方健儿虽不习北方严寒,却承袭了戚家军的严明军纪,手中的狼筅与鸟铳至今仍是蓟镇的利刃。

更南边的墙子路,则驻扎着万历年间平播州后调来的川湖土司兵,他们善走山地,攀崖越涧如履平地,是防备蒙古骑兵绕袭的奇兵。

杨涟的目光移向几个关键节点:

三屯营,蓟镇总兵府所在,两万标营士卒常驻于此,如同中枢神经,随时准备驰援各处。

喜峰口,一万两千人马扼守要冲,参将杜应魁麾下的将士,日夜盯着北方的朵颜三卫,那些蒙古部落时降时叛,从来不是安分角色。

古北口的八千守军,则由游击将军王威统领,这里是京师的北大门,稍有闪失便是灭顶之灾。

至于最东的石门寨,一万五千兵马在副总兵张士显麾下,他们的目光始终投向辽东,防备着后金铁骑可能的渗透。

“刘渠……”

杨涟低声念出蓟镇总兵的名字。

军册记载此人出身甘肃卫世袭指挥使,万历四十七年调任蓟镇。

从西北到华北,从对抗蒙古到兼顾建奴,这个总兵,倒是有些意思。

西北将领多善骑兵奔袭,不知他能否驾驭蓟镇这盘糅合了南北、兼顾了步骑的复杂棋局?

杨涟眼神闪烁,心中思绪翻涌。

如今蓟镇的骨架尚在,但这些数字背后,究竟有多少是能战之兵?

那些军户是否还保持着先祖的勇武?

客兵的粮饷是否足额发放?

最新小说: 综影视:天生玩物 执掌深渊,从见习神官开始 你对死灵法师有意见? 我速通了仙子们的游戏! 骑士先生,魔王真的不存在啊 我能看穿万物信息 TNT:盛情 剑来:小孩子才做选择,宁姚剑妈我全要 我在东京掀起神话复苏 实教:从魂穿龙园开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