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势。只要咱们先断其粮道,再以精锐示众,辅以招抚,乱局不难平定。”
袁可立微微颔首。
他要的,正是这份对乱军心理的精准拿捏。
山东这场仗,不仅要打赢,更要打得漂亮,打出京营的军威,也为这些新兵挣得一份底气。
没过几日。
袁可立率领的京营主力便抵达了兖州城。
有邓邵煜的先锋探报与陆文昭从锦衣卫渠道汇总的情报打底,袁可立入城后第一件事,便是仔细甄别信息真伪,将那些确凿无疑的罪证一一核实。
三日后,兖州城中心的校场上,黑压压挤满了围观的百姓。
五个囚服加身的官员被押到台前,他们正是那几位弃城而逃的县令。
“身为朝廷命官,食君之禄,却在乱兵未至时先弃城而逃,致百姓于水火,按大明律,当斩!”
袁可立立于高台上,声音透过亲兵的传报传遍全场。
“今日斩此五人,便是要让山东所有官员看看,守土有责,失土者,死!”
话音未落,刀光闪过,五颗头颅应声落地。
百姓中先是一片死寂,随即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。
这些县令平日里作威作福,乱起时又跑得比谁都快,此刻伏法,正好大快人心。
处置完县令,袁可立又下一道令:
将山东巡抚革职下狱,由锦衣卫押解回京,交由三法司审讯。
这位巡抚对地方吏治腐败视而不见,对民变初起时的急报拖延不报,早已是众矢之的。
紧接着,一道措辞严厉的布告贴遍山东各州县:
“自今日起,凡守土官吏,需竭力守城,安抚百姓。乱兵来犯,敢弃城而逃者,无论官职高低,立斩不赦!若能坚守城池,击退乱兵,朝廷必有重赏。”
布告的核心只有一句话:守土有责,失土必死!
这道命令像一道惊雷,炸响在山东官场。
那些原本还在观望、甚至盘算着何时跑路的官员,顿时如遭棒喝。
惜命?
那就得死死守住城池,否则便是死路一条。
处斩弃城官员的余威尚未散去,袁可立已在兖州府衙的灯火下,敲定了平定山东之乱的完整方略。
这方略层层递进,既着眼于眼下平叛,更关乎长远安定,可概括为三步:
其一,就是军事速决。
袁可立深知乱军虽众,却多是乌合之众,根基在于粮草与头目号召力。
他当即定下“合围断粮+斩首行动”的战术:
一面调派邓邵煜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