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朝见皇帝脸上漾着笑意,知道这位年轻天子此刻心情正佳,连忙躬身上前,语气里满是恰到好处的恭维:
“皇爷,毛文龙、祖大寿这些将领能立下如此奇功,说到底还是仰赖陛下用人如神。
陛下您想啊,不管是毛文龙守辽阳,还是祖大寿、赵率教在辽东,先前都是些微末小官,若非陛下慧眼识珠,破格提拔,给他们施展的机会,怎会有今日赫图阿拉之捷?
这真是应了那句‘强将手下无弱兵’,陛下的英明,早已注定了这场大胜!”
王体乾紧随其后,脸上堆着笑:“魏公公说得极是!陛下英明神武,龙威所至,蛮夷自溃,这正是我大明国运昌盛的征兆啊!”
魏忠贤也在一旁附和,声音洪亮:“奴才方才听捷报里说,攻城时风雷助威,连努尔哈赤的伪像都自焚了,这分明是上天庇佑,见陛下仁德,特助我大明荡平逆虏!”
这些恭维话听着顺耳,朱由校脸上的笑意却淡了几分。
他轻轻摆了摆手,将捷报放回案上,语气沉静下来:
“你们的心意,朕领了。但这胜仗,终究是将士们在前线拼杀出来的,毛文龙、祖大寿浴血攻城,他们的功劳,朕记在心里,也绝不会亏待。”
他抬眼望向窗外,目光掠过宫墙,仿佛能看到千里之外的田野村落:
“只是,一场胜仗,终究不能解决所有事。”
魏朝等人脸上的笑容一滞,不知陛下为何突然转了话锋。
朱由校拿起案上一份奏折,封面赫然写着“陕西巡抚奏报旱情”几个字:
“你们看,这是陕西来的折子,三个月没下雨了,田里的麦子都枯死了,百姓们已经开始逃荒。还有河南、山东,要么是蝗灾,要么是水患,如今天灾接连不断,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啊。”
大冰河时期到来,加之王朝末年的吏治腐败,百姓的生活是水深火热的。
“辽东打了胜仗,能振奋人心,能让新政推行得顺些,但百姓要的是吃饱穿暖,是安稳日子。这些,不是靠一场大捷就能换来的。”
魏忠贤眼珠一转,连忙道:“陛下圣明,知道民间疾苦。如今有了辽东大胜,国库若能从逆虏那里抄没些财货,再推行新政,减免赋税,百姓的日子定会好起来的。”
“嗯。”
朱由校点头。
“所以这场胜仗,更像是个开头。借着这股劲,整吏治、兴水利、修农桑,一步步来,总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。”
他看向魏朝三人,语气郑重:“你们在宫里当差,也要记着,别总说些好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