》的监生目瞪口呆了!”
“你且看着,不出三月,京城书肆里的《农政全书》《河防一览》都会卖断货。那些寒窗苦读的举子们,怕是要把水田利病、漕运章程之类的字眼,也掺进八股文里了。”
八股文中加实干,这是好事,还是坏事?
方从哲不敢质疑,就看到时候,事情如何发展罢!
感慨一声之后,方从哲马上回过神来,将注意力放在殿试的事情上。
“今日时间紧,任务重,莫要耽搁时间了。”
前三甲一经钦定,阅卷、填黄榜、撰写传胪贴子、筹备翌日破晓时分举行的传胪大典便要渐次进行。
从钤印张榜到礼服调配,从仪程排练到百官站位,桩桩件件皆需在暮鼓敲响前安排妥当。
此刻的文华殿外,捧着卷宗疾走的吏员、核对名单的礼官、运送冠服的杂役往来如梭。
时间之紧迫,可见一斑。
另外一边。
皇帝回到乾清宫,照例坐在御案前批阅奏章。
殿内檀香袅袅,烛火映照着他专注的侧脸。
这时,贴身太监魏朝弓着身子,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红漆描金的托盘走了进来。
“皇爷。”
魏朝满脸堆笑,声音里带着几分讨好。
“储秀宫的娘娘特意给您送来了谢恩折子,还亲手绣了个锦囊呢。”
朱由校闻言抬起头,手中的朱笔轻轻搁在笔架上。
储秀宫里住着的正是他亲自选定的未来皇后张嫣。
再过些时日,等大婚典礼一过,这位温婉贤淑的女子就要正式成为大明的皇后了。
想起选秀那日,张嫣在一众秀女中脱颖而出。
她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睛,还有犀利的言辞,都让朱由校印象深刻。
如今她送来谢恩折子和亲手缝制的锦囊,想必是感念当日赐玉之恩。
朱由校接过锦囊细细端详。
只见锦囊上用金线绣着一条腾云驾雾的五爪金龙,每一片鳞甲都栩栩如生,针脚细密整齐,看得出是花了不少心思。
凑近一闻,锦囊散发着淡淡的龙涎香气,既不浓烈刺鼻,又让人神清气爽。
他轻轻展开谢恩折子,上面娟秀的字迹写着对皇恩的感激之情。
朱由校看完,嘴角微微上扬,温声道:“朕知道了。”
说罢,便将锦囊系在了腰间玉带上,又将折子放回魏朝捧着的托盘里。
见魏朝仍站在原地不动,朱由校眉头微蹙,沉声问道:“还有何事?”
魏朝那张胖脸上堆满笑容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