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沉思的英国公张维贤,斟酌片刻之后,说道:
“陛下明鉴,西南土司若生异动,恐将重演万历年间播州杨应龙之祸。今陛下擢拔秦良玉、新设川东防剿总兵官,诚然是未雨绸缪之举。然臣以为仅凭此二策,尚不足以永绝后患。”
“哦?”
朱由校闻言眉峰微挑,眼中闪过一丝精光。
他微微前倾身子,手指在御案上轻叩两下,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。
这位年轻的帝王深知,治军安邦需用专才,而眼前这位兵部侍郎袁可立,正是深谙兵事的能臣。
“袁卿果然深谋远虑。”
朱由校的声音带着几分赞许。
“朕愿闻其详。”
袁可立整了整袍袖,从容奏道:“陛下,治夷如治水,堵不如疏,疏不如导。臣以为当以三策并施:
其一,于遵义、毕节设立卫所,仿洪武旧制屯兵实边。
其二,复开泸州榷场,盐铁之利收归官营,使土司仰我鼻息。
其三,凡宣慰使以上嫡子,十岁入国子监肄业,习礼仪、通经史,待学成方准承袭。如此三代之后,夷酋皆我大明门生矣。”
暖阁内檀香袅袅,袁可立的声音不疾不徐:“此三策看似繁琐,实如鼎之三足:军事震慑使其不敢反,经济扼喉使其不能反,文化教化使其不愿反。伏乞陛下圣裁。”
朱由校听罢,眼中精光闪动,手指在御案上轻叩三下:“袁卿此策甚妙!三管齐下,正合朕意。”
他霍然起身,走到西南舆图前,说道:“拟旨,在遵义设威远卫,毕节设镇夷卫,各驻精兵三千。”
朱笔在图上重重圈出两地。
“兵卒便在山西、陕西募兵!着兵部即刻行文山陕督抚,募选精壮流民充入新设卫所。凡入军籍者,赐免赋三年,家小准附屯田。严谕所司,务必要精挑细选——朕要的是能战之兵,不是滥竽充数之辈!”
陕西山西民风彪悍,与其日后造他的反,不如现在收为己用,给那些活不下去的流民一个好差事。
卫所兵怎说都有朝廷兜底,算是半个铁饭碗了。
募兵之举,在一定程度上,能够缓解陕西、山西的压力。
“经济上即日起,所有入黔盐引必须加盖四川布政司印信。在泸州设立榷场,铁器交易需持官凭。”
盐乃维系生命之必需,掌控盐道,便扼住了西南土司的生存咽喉。
土司辖区的食盐供应,主要仰赖川盐。
四川自贡、五溪桥等大盐井所产之盐,经由长江-赤水河水路网络,运抵永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