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涟彻夜未眠。
实际上,今夜的淮安府的官吏商贾,利益相关者,能够睡着的人并不多。
整整一夜,淮安府喋血。
昨夜的骚乱渐渐平息,雷霆行动之下,各方都来不及反应。
但杨涟心里很清楚,要整顿运河漕运,光杀几个人,那是完全不够的。
如果真这么简单,历代的巡漕御史,有胆魄,有手腕的人早就做了。
雷霆行动虽以铁腕肃清了漕运积弊,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。
若不能妥善善后,漕运瘫痪、民变四起的危局恐难避免。
当务之急,是要迅速填补权力真空。
杨涟深知,唯有擢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实干之臣坐镇要职,方能将这场变革推向深入。
他指尖轻叩案上名册,这些名册是锦衣卫先期收集而来的名单。
烛火将漕运副总兵陈璘、淮安府通判张文焕、户部仓场主事林汝翥等人的名字映得忽明忽暗。
他抬眼看向李养正,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锐利:“漕运衙门经此一役,百废待兴,此些人底细如何?可堪大用?”
李养正虽肩伤未愈,仍挺直脊背,沉声答道:“杨公明鉴,此三人皆非趋炎附势之辈,虽在漕运衙门多年,却未被杨国栋之流拉拢腐化。”
他顿了顿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。
“陈璘善水战,曾率轻舟截杀白莲教水匪,身中三箭仍死战不退;张文焕执掌漕粮核验,素有‘铁面判官’之称,连周德兴的贿赂都敢当堂掷回;至于林汝翥,杨国栋曾以三千两白银诱他虚报仓廒存粮,反被他将贿银封存,直呈户部弹劾!”
“这么说,这些人都是可用之才了。”
杨涟眸光微动,朱笔在名册上重重一划:“既如此,本官要见一见他们。”
太阳渐渐升起。
漕运总督府衙门的青石阶上还残留着未干的血迹。
陈璘、张文焕、林汝翥三人依次踏入大堂。
他们官袍齐整,神色肃然,虽一夜未眠,眼中却无半分倦怠,反倒透着几分锐利。
昨夜动乱,消息渐渐传递出去,三人既是兴奋,又是担忧。
兴奋的是,漕运终于有人来清洗了,担忧的是,漕运经过如此震荡,当真不会出乱子?
众人心情复杂,对着案前的杨涟、李养正行礼。
“我等拜见天使、总督!”
杨涟端坐案前,指尖轻叩桌案,目光如刀,缓缓扫过三人。
“昨夜淮安血流成河,诸位可知为何?”他声音低沉,却字字如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