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还能合作,传教之事便有机会。
这次在山西、陕西推广番薯玉米,一定要让皇帝看到他们天主教的能量!
这件事办得漂亮了,大明皇帝一定会对天主教有很大的改观!
想到未来皇帝大肆推行天主教,华夏之地增添万万名天主教徒的场景,龙华民忍不住轻哼了起来。
此刻看向异教徒徐光启,居然还能违心的夸赞起来。
“子先果然慧眼,我等愿听从调遣,全力配合。”
徐光启淡淡点头,道:“既如此,明日我便将此图呈递兵部,请陛下定夺。三位既已为朝廷效力,还望以国事为重,莫要节外生枝。”
龙华民听出他话中敲打之意,只得应道:“子先放心,我等自当谨守本分。”
徐光启与众人又敷衍几句,后者也是识趣离开。
反正都是互相敷衍,维持体面而已。
各取所需罢了。
龙华民等人刚离开偏厅,徐光启松了一口气,正准备转回书房,没想到管事便匆匆赶来,手中又捧着一份拜帖。
今天是什么日子?
我家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。
徐光启无奈。
而管事已经是躬身开口了。
“老爷,门外有位自称袁崇焕的知县求见,说是奉了皇命,有要事相商。”
徐光启眉头微蹙,思索片刻,却对“袁崇焕”之名毫无印象。
但听闻对方是知县,又提及“皇命”,便点头道:“让他进来吧。”
“是!”
不多时,管事引着一名身着七品鸂鶒补子官服的男子步入偏厅。
那人身形挺拔,眉宇间透着一股锐气,腰间悬着一柄三尺青锋,步履沉稳有力。
一进门,他便拱手行礼,声音洪亮:“邵武知县袁崇焕,见过徐郎中!”
徐光启起身还礼,目光却落在他腰间的佩剑上——按礼制,七品官并无佩剑入衙的资格,此人却堂而皇之携剑登门,显然另有倚仗。
他不动声色道:“袁知县深夜来访,不知有何要事?”
袁崇焕直起身,从怀中取出一卷黄绫诏书副本,双手奉上:“徐公请看。”
徐光启接过诏书副本,展开细读,神色逐渐凝重。
诏书副本中明确擢升袁崇焕为陕西布政使司参议,协助推广番薯玉米,兼理抗旱赈灾,更赐尚方剑,准其“便宜行事”。
末尾大明天子的御批赫然在目:“着袁崇焕即日协同徐光启推广新种,共赴晋陕,钦此。”
“原来袁参议是陛下新简的能臣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