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攀龙见火候已到,突然压低声音:“六科给事中们已在路上,我等并非孤军奋战!”
这话像火星溅入油锅,让一些犹豫的官员,也下定了决心。
谁家会嫌土地多?
要抢他们的田地,便是皇帝,他们也不答应!
众人顿时争先恐后涌向院门。
临出门时,高攀龙特意落后两步,对心腹低声交代:“去告诉文震孟,让会考的学生准备好万民书、联名罢考奏疏。”
抬头望见锦衣卫的暗探正在廊下记录,他忽然提高声量:“今日这血,定要染红陛下的清丈令!”
这事情一定要闹大。
只有闹大了,皇帝才会后退。
只有闹大了,他们才会安然无恙。
前番韩爌跪谏,只是皇帝骤发中旨而已。
虽然与文官利益相关,但终究只是宽泛的利益,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。
如今皇帝要清丈田亩,这触及了他们的切身利益。
谁家没有多占几百上千亩地?
是故,这一次的反抗,只会比韩爌那时更加激烈!
而他高攀龙之所以敢于积极参与此次抗争,关键在于他并非主导者。
带头反对清丈令的是周嘉谟,而高攀龙只是跟随响应。
此前韩爌带头闹事,也不过是被流放琼州。
此番他高攀龙并未直接领头,即便事败,最坏结果也不过是赋闲在家。
这种有退路的处境让他有恃无恐——既能在抗争中博取声名,又无需承担首要责任。
更重要的是,清丈田亩直接触动了士绅阶层的核心利益,群情激愤下,他顺势推波助澜,既能巩固自身立场,又能借集体声势降低个人风险。
因此,他自然无所畏惧。
此刻。
左顺门外。
在周嘉谟的惨叫声和廷杖的闷响中,左顺门外很快聚集了大批官员。
都察院御史、六科给事中、六部官员纷纷闻讯赶来,在黄尊素等人的带动下,乌压压跪了一片。
高攀龙率领都察院众人赶到时,场面已是一片沸腾。
他见时机成熟,当即振臂高呼:“陛下若执意清丈田亩,便是与天下士绅为敌!今日杖责周老部堂,明日便要轮到诸位!”
六科给事中立刻响应,纷纷高举奏本,齐声喊道:“请陛下收回成命!停止杖责!撤回清丈诏书!”
六部官员中,不少人也加入声援。
有人高呼:“清丈令下,必致民变!陛下三思!”
更有甚者,直接叩首泣血:“臣等愿代周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