冲锋陷阵时,良驹一跃数丈,可破敌阵于瞬息;长途奔袭之际,健马耐力持久,能制胜于百里之外。
一匹神骏,可助将士斩将搴旗;一匹劣马,或致三军败绩沙场。
故昔人云:“马者,兵之先也,军之根本。”
另外,马除了打仗之外,还有其他用处!
在这没有机械动力的时代,马匹就是维系帝国运转的血脉。
矮小敦实的挽马,肩负着后勤运输的重任:机营那些动辄数千斤的红衣大炮,全赖这些无声的劳力才能奔赴前线。
没有足够的马匹,再精良的火器也只能困守后方,沦为废铁。
更致命的是,大明的驿站系统完全建立在马匹之上。
从九边军报到江南漕粮,从官员赴任到紧急军情,全凭驿站快马日夜兼程。
若马政废弛,这四万里的驿路便成死脉,帝国的政令将寸步难行。
正如王琼所言:“驿传之马,犹人身之血脉,血脉不通,则肢体俱废。”
整顿马政,刻不容缓!
等着兵部左侍郎和太仆寺卿的时间,朱由校却也不能浪费,只得沉下心去批阅奏章。
打开第一份奏章,朱由校眉头就微微皱了起来。
这是龙虎山正一道天师府上的奏表:
臣张显庸谨奏:
臣年迈体衰,难承天师之责,恐误道门弘法大业。长子应京勤修经箓,德才兼备,可继嗣天师之位。伏乞陛下恩准,敕其嗣教,以安玄门之心。
朱由校看完之后,陷入沉思之中。
“和朕说说这正一道的事。”
张显庸的奏表能至御前,魏朝出了不少的力。
没办法,好处收了,自然要干活。
现在被皇帝问起正一道的事情,魏朝缓缓说道:
“回皇爷的话,这张显庸是龙虎山第五十代天师,原名张显祖,万历年间,随父进觐时,神宗器重之,因改名为显庸。至于这龙虎山.”
听了魏朝的一番话之后,朱由校对龙虎山的历史与现状,都有了一定的了解。
之所以龙虎山能够上表,直呈御前,是因为这龙虎山正一道天师,是官方认证的宗教领袖。
明朝延续元制,承认龙虎山张天师(正一派)为道教正统领袖,授予“正一嗣教真人”封号(秩正二品),允许世袭。
天师可任命天下道观住持(需报礼部备案),并主持国家祭祀(如万历朝祈雨大典)。
在民间的影响力不小,在上层也有影响力,世宗皇帝就是崇道的皇帝,在嘉靖之时,龙虎山显赫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