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有大家都贪了,上面的人放心,下面的人也放心,大家结成一团,才能一起发财,一起升官。
而四卫营,就像是这样的官场。
“重罪的,命其吐出历年贪污所得,便可保其军籍,发往辽东充军。若吐不出历年贪污所得,便抄家做抵,按大明律,该剥皮实草剥皮实草,该斩首斩首。”
“轻罪的,吐出历年贪污所得,调离他处。”
四卫营乃是天子亲军,掌宫禁。
朱由校要提拔自己的人上去。
这些人,必须要完全忠诚于他的。
“奴婢遵命。”
魏忠贤当即领命。
“跟这些发配充军的人好好说说,朕将他们流放辽东,并非是一点机会也不给他们,若是他们能够在辽东立功,朕不吝啬封赏,届时,不仅可官复原职,更有更多的封赏。”
总是要给这些人留些希望的。
画大饼,是每个领导都必须要有的技能。
即便朱由校知晓,这些被流放到辽东的人,可能要被做成填线的炮灰,立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就看你命硬不硬了。
命硬,那还有机会。
命不硬,那就当是给辽东的土地施施肥了。
“奴婢遵命。”
魏忠贤宛如点头机器。
不过他眼神闪烁一番,再问道:“皇爷,武骧左卫缺编严重,不知该如何补齐这方面缺额?”
朱由校看向李如桢,问道:“指挥使,若是按照正常流程,四卫营如何补充兵员?”
例如当即说道:“启禀陛下,世袭军户子弟兵卒主要从京卫军户余丁中选拔,《明会典·兵部》有言:‘勾补军伍,必取同户丁壮’。”
朱由校对李如桢的回答并不满意。
“若朕不想补官旗子弟,而欲募官勇呢?”
京营军户还剩多少能战的?
若是招募进来,恐怕也是来混日子的。
他麾下四卫营,不缺这种混吃等死的人。
李如桢继续说道:“启奏陛下,可精选健壮余丁,四卫营作为精锐,需“年力精壮、武艺娴熟”者,故常从京卫余丁中择优录用。”
为避免皇帝对他的回答不满意。
李如桢在后面补充道:“嘉靖以来,朝廷会从边镇抽调精锐补充四卫营。”
其实李如桢还有两点没说。
第一是部分勋戚、武将的私人部曲(如家丁、亲兵)可能通过关系纳入四卫营,但需经兵部核准。
第二,犯“充军”罪的囚徒,如《大明律》中的“徒流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