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他是辽东边军,还会替大明朝卖命吗?
答案是:绝对不会!
就算不投了建奴,也反你大明!
一个月几百块,你卖什么命?
“朕始知辽东边军,艰难若此,朕痛心疾首啊!”
朱由校捶胸,面露痛心之色。
童仲揆赶忙上前说道:“辽东积弊,非一时而起,陛下有肃清积弊之心,徐徐图之,辽东必定清明。”
朱由校闻言,面色稍霁,长叹一口气后,他看向童仲揆,问道:“童帅以为辽东之弊,还在何处?”
被皇帝这么一问,童仲揆知晓,自己今儿个必须要说点事情出来。
否则陛下会如何看他?
是故,童仲揆沉思片刻,缓缓说道:“臣以为,辽东最根源的问题还在于辽东之地,百姓多异族而少汉民,且官府管辖不到,后勤难以为继,需要后方支援,以至靡费甚重”
童仲揆从另外一个方面,陈述辽东的问题。
他认为,辽东局势的恶化,事实上源于明朝经营辽东的策略失败。
在明初时期,为了牵制和包抄北元残余势力,明朝开始注重对辽东的经营,并最终设立奴儿干都司。
为了巩固对辽东的控制,改善当地汉人较少的面貌,洪武、永乐年间甚至多次向辽东进行移民,但由于当地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影响,收效甚微。
由于无法改变当地少数民族比例过大的面貌,辽东虽然被纳入了大明管辖,不过实际上实行的却是“以夷制夷”的方式。
辽东官员主要由当地少数民族担任,而且实行的是军管制度,大明在当地并未设置管理民政的官府,这是明朝运营辽东失败,导致中后期辽东局势逐步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。
而随着永乐之后明朝的战略收缩,辽东开始逐渐脱离掌控,最终致使了女真的崛起,而随着萨尔浒之战这场决定性战役的失败,辽东问题最终彻底恶化。
其实,辽东的问题,远不止这些。
前方吃紧,后方紧吃。
借着辽东的战争,不知道多少人大发战争财,吃得肚满肠肥,唯一的受害者,便是大明朝廷,当然,最后又转嫁到大明朝普通老百姓的头上。
兴百姓苦,亡百姓苦。
辽东的问题不在建奴。
而在大明本身。
文官贪墨,边将利益稳固,当地百姓不直明廷已久。
朱由校闻言,知晓辽东的问题巨大,必要做出改变。
不过,改是要改。
但也不能逼迫甚紧,要是逼迫边将士卒生起‘投金一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