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朝结束。
内阁三名阁臣徐溥、刘健和徐琼,加上兵部尚书余子俊、户部尚书李敏,以及左都御史马文升,共六人,被皇帝朱佑樘召见于乾清宫。
司礼监方面则由覃昌和李荣二人列席。
朱祐樘让人把王越出征的请奏,交由在场几人传阅。
虽然几人提前并不知道王越出兵的消息,但以他们对王越性格的了解,大概能猜到这位昔日的威宁伯不太可能安守河套之地,必定会找机会主动出击……只是他们没想到王越的态度会如此坚决。
一边跟朝廷讨要钱粮,大声诉苦,说西北苦寒之地,啥都缺,结果一扭头,就带兵冒着严寒天气进兵了?
要说会玩,还是王威宁厉害,这是拿朝中君臣当猴耍呢?
“陛下。”
徐溥代表文臣进言,“王越主动出兵,是否得到圣意准允?若是不计后果领兵长驱直入,一旦遇困,只怕其他各路人马难以驰援,酿成大败,应当及早做防备。”
大军都已经渡过黄河,正在翻越阴山山脉,且眼前的小皇帝本来的计划就是出兵草原,所以现在去怪责王越已然于事无补。
既然皇帝委命王越为三边总制,那他就有一定调兵权限,且王越以鞑靼屡屡来犯且威胁河套和大明边关安宁,且宁夏等地接连有警讯传来,他才出兵……理由其实很充分。
大明边陲的将官,遇到敌人来犯,不主动出击,那才值得抨击。
朱祐樘道:“朕跟王越说过,如果有敌情,可以便宜行事,毕竟朕不是缩头乌龟,也有抵御外辱乃至平定蛮夷的意愿和决心。只是他出京前,朕让他审时度势,量力而行,结果却……唉,他行事终归还是太过冒失了!”
皇帝一句“冒失”,等于是给王越的行为定性。
这人不靠谱!
能力是很突出,在大明军队中的威望,无人能与之比肩。
但是,单就论出兵这件事,皇帝并没有准允,更多是王越的个人行为,与他人无关。
徐溥道:“之前王世昌奏请朝廷调拨钱粮,臣闻户部正在筹措,并没有下发延绥。既然三边钱粮未足数,王世昌是如何有胆气出征的?”
朱祐樘这次没回答。
旁边的覃昌代为解释:“情况是这样的,兵部左侍郎张峦张阁老,配合户部以及大同、宣府等边镇筹措,又从内府调拨了一批钱粮,拢共凑了价值四十万两白银的钱粮调往延绥。
“虽然至今有半数左右未到位,不过王世昌很有可能……先把三边重镇的过冬钱粮先行调用,后续补给到位后自行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