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清宫,皇帝召集的高层会议正在继续。
听了徐溥的回答,朱祐樘就像没有主见一样,点头道:“王越出兵河套,看似提振了大明的军心士气,但更多还是出自其对获取功名利禄的考量,且无端消耗朝廷大批钱粮,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收益。”
徐溥心头一松,赶忙迎合:“臣也如此认为。王越为求功名,擅自出兵……并未维护大明朝廷的切身利益,更多是出自私心。
“当然,也必须看到,鞑靼人所谓的臣服,不过是故做姿态,暂时示弱,或在不久的将来,就又会叩关袭扰……毕竟冬天到来时,部分鞑靼部族难以求存,就会动歪脑筋,南下劫掠过冬为其首选,届时和平结束,过错在鞑靼身上,朝廷再出兵也不迟。”
朱祐樘赞赏地道:“听徐阁老一席话,让朕明白了很多。那你们看这样如何……既然鞑靼小王子说愿意臣服大明,朕就让其到京城来接受册封,如果他敢来,朕可以名正言顺将他留下,等过个一年半载稍微驯化后再放其离开……”
徐琼赶忙道:“陛下此举甚是高明,且可行度很高,一下子就试探出鞑靼人是否真心臣服……”
“两国交兵不斩来使,天朝上国礼仪之邦,行事须师出有名。无端扣下一国之君,或许会让大明声名受损。”
王恕出声呛道,明显持反对意见。
“兵者诡道也!”
余子俊摇头:“王尚书不必着急,偶尔试探一下番邦的反应也无妨!余因为,鞑靼人并无臣服之心,巴图蒙克根本就不敢来!”
“未必,朕上次也没有扣押他,甚至还给予不少赏赐。”
朱祐樘先是冲着余子俊点了点头,随即对王恕道,“朕会用最大的诚意,不让大明落了四海共主的名声。如果鞑靼小王子肯来,那一切都回归正常,若不来……边市也没必要继续开下去了!”
徐溥提醒:“一旦断了边市,或许会令鞑靼人狗急跳墙。”
朱祐樘摇头:“先皇时,曾断掉鞑靼上贡和边市的权限数年之久,也未见鞑靼人做出过激之举,反倒是王越等人,接连取得对鞑靼人的捷报!如果此时,他们选择臣服,可以说是正式接受了朝廷的王化,乃先皇文治武功遗泽庇佑,朕不敢居功。”
徐琼赶紧道:“陛下继承先皇遗志,对鞑靼人恩威并施,迫使鞑靼人不得不臣服,实乃孝义明君之典范。”
“徐阁老,不要如此说。”
朱祐樘一摆手,“相比于先皇的英明神武,朕所做一切不值一提。且朕严禁王越擅自出兵冒进,如今他不过是带兵在河套之地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