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有一套评选标准,不会因一时长短而生出分歧……再说都是为朝廷效命,谁上谁下有什么大不了呢?如果宾之有机会入阁,为朝廷做事,在下也是乐于见到的……”
“好。”
覃昌微笑着点头,道,“谢学士高风亮节,咱家佩服,不过这里咱家还是要提醒一句,陛下有吩咐,说是此番挑选过阁臣后,未来三年乃至更长时间内,或不再会有选拔之事……咱家是不希望谢学士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,才有此一问。”
“嗯!?”
谢迁一听,瞬间感受到深深的恶意。
不过想了想,好像皇帝有此决定并不难理解。
皇帝登基后,接连把成化朝时的阁臣给撤换……之前已经选了徐溥、张峦、刘健三人入阁,如果再加上一个新人,已形成四阁臣的格局。且四人都是刚上位,是皇帝比较欣赏的东宫讲官出身,尤其其中一位还有着岳父的身份。
如果这个格局就此定下,未来几年不再做调整,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?
但对谢迁和李东阳来说,这中间的取舍就未免太过残酷了……
这次谁选不上,很可能三年以后也没有机会……
馆阁选拔向来就是如此,一个萝卜一个坑,谁提前进去谁就站住了位置,落选那位可就惨了,三年后很大的可能便是翰林体系又有新人冒头,就算你谢迁没去六部任差,还待在馆阁中,但三年苦熬下来,怎能确保自己不改初心?
三年后,朝局变幻,人活没活着都两说,还敢保证自己能入阁?
美梦做多了吧?
覃昌“好心”提醒完毕,随即又道:“最近朝中有关请陛下纳妃的奏疏逐渐多了起来,说什么要让陛下广纳后宫,增加子嗣,不知谢学士对此有何意见?我记得先前你曾劝过陛下,以孝义为先。此番如果有心的话……谢学士应该知道怎么做吧?”
谢迁却摇头:“不知。”
“呵呵。”
覃昌心想,紧要关头,你谢迁想要故意装糊涂,我也不会提醒你。
不过就是当过一段时间东宫讲班的头,你拽什么拽?
识时务者为俊杰知不知道?
其实你要做的事情很简单,无非是旧事重提,表明一种孝义至上的态度,提请皇帝,如今您刚登基,又处在您父亲的丧期,生个太子已对你的名声有损,如果这时候还要广纳妃嫔的话,那不被天下人耻笑?
你是在为自己争取吗?
不!
你是在为儒家道义礼法发声,间接帮一下张家,就能让你在阁臣选拔中占得优势,你不愿意做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