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靠小国舅提点……陛下给了我训练新军的差事,虽未赐予具体官职,却让我训练兵士,以后或许会给我去西北治军的机会。”
沈禄心想,皇帝只是给了你个训练的差事,你就高兴成这样?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已经官复原职了呢。
“王公,实不相瞒,不是在下不肯帮你引荐,实在是延龄平时太忙了,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个地方,又在忙活些什么。”
沈禄道,“如果您已得皇命前去新军办差,是否有安排过如何与延龄相见?或者说,您有什么话想要带给他?在下可以帮你问问……”
沈禄其实更想知道,王越眼下在朝中到底是怎样一个定位。
王越道:“在下想跟他求教练兵方面的事。”
“您……向延龄求教?”
沈禄大吃一惊。
你是不是太看得起我那侄子了?
你领军作战数十年,经历大小战役上百起,拥有那么高的治军造诣,还要去求教个毛头小子?
还是说陛下让你前去求教,你是不得已而为之?
王越感慨道:“有关火器方面的事,老朽还真不太明白,得跟小国舅多加请教。顺带,也想感谢他一直以来的提点。”
“那……”
沈禄道,“在下尽量帮您安排……相信以您之能,就算无须在下,也能见到延龄,毕竟你们以后要共事。在下只是个旁观者罢了!”
在沈禄看来,你们都是皇帝跟前办大事的人。
居然要靠我从中游走斡旋?
别把我当成跳梁小丑就好!
……
……
新军的选拔,在短时间内便完成。
无须太过严苛的选拔过程!
选拔新军就两条要求,一个是识字,第二个就是年轻。
至于身体好坏,这些并不是重点,本身就是从兵士中选拔,全都是军户出身,哪怕有部分甚至还是净军,也就是太监组成的军队,但他们在身体素质也没有比普通人来得差。
选拔标准是张延龄一早就定下来的。
目的是让有文化,且相对能接受新事物,能理解抛物线和换弹时机的人,进入到新军序列中来。
本来张延龄还以为官兵识字者寥寥。
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,基本上所有入选者都会写自己的名字,甚至有近一成士兵考过童生试。
探问过后才知内情。
大明百姓的识字率相对于满清和后来的民国高多了。
虽然大的文化没有,也就是没法走科举之途,改变命运,但基本上能认字,头脑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