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吗?”
“回陛下,留都一应官职都清闲得紧。”
怀恩直言不讳道,“南京翰林院久无差事委派,先前南京翰林院掌院学士,也就是徐侍郎,如今都在京城。在他之后,南京暂无掌院,年后更是无任何事情可做。”
之前徐琼被调来京师当吏部侍郎,过去一年了南京翰林院依然连个管事的都没有,一群人自由散漫,无人约束。
以怀恩的意思,就算不是出自政治博弈的考量,也该把这些人调回京城来做事,难道就因为他们被刘吉等旧势力所厌恶,就让他们留在南京混吃等死?
朱祐樘点头道:“既如此,一并召还吧!”
……
……
皇帝下了旨意。
在场的大臣,除了刘吉着急,想要跳脚外,旁人都能欣然接受。
平时皇帝不跟大臣们商议,直接做决定,在场很多人都会跟皇帝瞪眼,认为小小年纪就刚愎自用,十足的昏君。
但如果皇帝所决定的是他们认可的事情,那就算再武断一些,他们也不会有任何意见,反倒觉得皇帝英明神武。
所以关键得看,皇帝的决定,是否跟他们立场保持一致。
朝议结束。
很多大臣准备出宫参加随后的阅兵。
这也是皇帝登基后,朝廷第一次举行大型活动,所以朝廷上上下下都显得很重视,早早就封了街路,并调遣大批宫廷宿卫沿途护送。
出宫时,刘吉直接朝徐溥发火。
“这些肯定都是你提前安排好的,你才是此事的始作俑者吧?”
刘吉怒斥道。
徐溥面对刘吉的滔天怒意,无奈地摇了摇头,反问:“刘老,您调查过其中详情吗?你说此事与在下有关,不知有何证据?”
刘吉冷笑不已,道:“要不是你,这么多人怎么可能都众口一词?被召回来的人,或多或少都对我有成见……”
徐溥差点儿想翻白眼。
这次朝廷几乎是把南京翰林院整个搬来京城,听你话里的意思,人家南京翰林院上下全都反对你呗?
难道你不该检讨一下自己吗?
“还有,《实录》修撰,我一定得是总裁官!”
刘吉这下彻底不装了,摊牌道,“身为内阁首辅,如此大事,竟连挂名都没有,成何体统?而你只是次辅,却被推举为总裁官,你还敢说此事与你无关!?”
徐溥这才知道,原来刘吉最生气的点在这里。
徐溥问道:“那……刘阁老,您认为这书,您有能力参与修撰吗?在下根本就不想承揽此差